全文阅读
 
 
 

石永亭眼中的俄罗斯人

发布时间: 2017-02-08   |   作者: 石永亭   |   责任编辑: 图片中心   |   来源: 中国网图片中心

 

1960年的冬天,我出生在长春市北部一所俄式建筑风格的房子里。记忆中,家里也曾用烧柴火的壁炉取暖。在我七八岁时,常听大人们说起距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屯子,叫"毛子屯"(俄国人曾经住过的村庄),但我却从未去过。

我很幸福,有四个姐姐。姐姐们都读过《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等俄国小说,而我却是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听苏联歌曲、看苏联电影长大的……

多少年过去了,我依然对俄罗斯民族的文化以及苏联红军在二战中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取得的伟大胜利感到震憾!无论今天的俄罗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依然敬仰这个伟大的民族。直到去年我才有机会带中艺的影友们去俄罗斯,我仅以个人的一种强烈情感,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和有限的拍摄范围内所捕捉到了一些影像。为了使这些影像有更丰富的精神内涵,现将其配以俄罗斯当下最震撼心灵的音乐——《生存》,呈献给大家。

扮演列宁的街头艺术家 摄于红场

扮演列宁的街头艺术家 摄于红场 
优秀女生军训课 摄于伊尔库茨克
优秀女生军训课 摄于伊尔库茨克 
扮演斯大林的街头艺术家 摄于红场
扮演斯大林的街头艺术家 摄于红场 
新兵入伍 摄于苏斯达里
新兵入伍 摄于苏斯达里 
历史与今天 摄于伊尔库茨克街头 
哥萨克老兵纪念仪式 摄于贝加尔湖
哥萨克老兵纪念仪式 摄于贝加尔湖 
幸福之吻 摄于红场
幸福之吻 摄于红场 
飞扬的青春 摄于红场
飞扬的青春 摄于红场 
小学生们 摄于圣彼得堡街头
小学生们 摄于圣彼得堡街头 
少年 摄于苏斯达里
少年 摄于苏斯达里 
一家人 摄于喀山圣母大教堂
一家人 摄于喀山圣母大教堂 
时空交错 摄于圣彼得堡夏宫
时空交错 摄于圣彼得堡夏宫 
新潮青年 摄于圣彼得堡街头
新潮青年 摄于圣彼得堡街头 
橱窗内 摄于伊尔库茨克街头
橱窗内 摄于伊尔库茨克街头 
老艺人 摄于苏斯达里
老艺人 摄于苏斯达里 
街头艺术家 摄于圣彼得堡街头
街头艺术家 摄于圣彼得堡街头 
父爱如山 摄于圣彼得堡街头
父爱如山 摄于圣彼得堡街头 
老派摄影师 摄于伊尔库茨克
老派摄影师 摄于伊尔库茨克 
故事在墨镜里 摄于伊尔库茨克
故事在墨镜里 摄于伊尔库茨克 
郊游课 摄于苏斯达里小木屋博物馆
郊游课 摄于苏斯达里小木屋博物馆
飘 摄于安加拉河畔
飘 摄于安加拉河畔 
广告牌前的青年 摄于伊尔库茨克街头
广告牌前的青年 摄于伊尔库茨克街头 
失恋之痛 摄于安加拉河畔
失恋之痛 摄于安加拉河畔 
在前方 摄于伊尔库茨克
在前方 摄于伊尔库茨克 
冬日里的玫瑰 摄于伊尔库茨克
冬日里的玫瑰 摄于伊尔库茨克 
教堂外 摄于克林姆林宫
教堂外 摄于克林姆林宫 
留下这瞬间 摄于红场
留下这瞬间 摄于红场 
劳动者 摄于苏斯达里小镇
劳动者 摄于苏斯达里小镇 
为了主人 摄于伊尔库茨克街头
为了主人 摄于伊尔库茨克街头 
窥 摄于伊尔库茨克喀山圣母大教堂
窥 摄于伊尔库茨克喀山圣母大教堂 
风雪中的游人 摄于红场
风雪中的游人 摄于红场
期待 摄于莫斯科河桥上
期待 摄于莫斯科河桥上 
玩手机的女孩 摄于圣彼得堡花园
玩手机的女孩 摄于圣彼得堡花园 
一个调皮鬼 摄于伊尔库茨克
一个调皮鬼 摄于伊尔库茨克 
约会 摄于莫斯科阿尔巴特街
约会 摄于莫斯科阿尔巴特街 
祈祷 摄于喀山圣母大教堂
祈祷 摄于喀山圣母大教堂 
东正教洗礼日 摄于贝加尔湖
东正教洗礼日 摄于贝加尔湖 
信仰 摄于谢尔盖耶夫镇
信仰 摄于谢尔盖耶夫镇 
拖儿带女 摄于涅瓦大街
拖儿带女 摄于涅瓦大街 
走出教堂 摄于谢尔盖耶夫镇
走出教堂 摄于谢尔盖耶夫镇 
不一样的游客 摄于红场
不一样的游客 摄于红场 
宫殿内 摄于叶卡捷琳娜宫
宫殿内 摄于叶卡捷琳娜宫 
交流的空间 摄于莫斯科
交流的空间 摄于莫斯科 
走进教堂 摄于谢尔盖耶夫镇
走进教堂 摄于谢尔盖耶夫镇 
酒吧歌女 摄于伊尔库茨克酒吧
酒吧歌女 摄于伊尔库茨克酒吧
鼓手 摄于伊尔库茨克酒吧
鼓手 摄于伊尔库茨克酒吧 
铜墙铁壁 摄于克林姆林宫墙外
铜墙铁壁 摄于克林姆林宫墙外

在这里,和大家简单交流一下我对当下摄影的理解。我们为什么一度追求极端荒诞猎奇的拍摄视角,从而造成对视觉的冲击和刺激,还自我感觉很像国外的某个大师?我并没有鄙视国外某些大师的作品,但是由于拍摄的时代背景不同,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尤其是中国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视觉语言,也要有我们自己的观看之道!我从不认为那些照猫画虎的荒唐东西是什么新锐和颠覆。摄影是视觉艺术,不是视觉垃圾,更不是视觉暴力。我们也不应该再用那些沙龙化、假诗意的方式去营造玄妙空洞的灿烂图景。而那样的影像貌似唯美?其实唯美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那是因为它有更强大的思想内涵!

好作品应该是人的内心与外界事物相互碰撞产生的火花所折射出的光芒。优秀的视觉艺术,一定是破译更高思维空间的密码,启迪我们心灵的觉悟。我们应该用一颗圣洁的好奇心把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美、真实的爱与感动用影像还原给生活,再用我们的影像去影响生活。希望我们的影像能呈现出更温润的生活质感和更丰富的生命底色。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我愿意和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学习,不断进步,愿摄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简介:

石永亭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

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曾在国展领域荣获过金、银、铜质奖

中摄协德艺双馨会员

中摄协表彰“50周年突出贡献奖”的摄影师

曾担任第24届国展艺术类评委

多次担任由中摄协举办的全国性摄影展览及大赛评委

现为中艺影像学校教学、游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