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04-11 | | 责任编辑: 马雅兰 | 来源: 中国网图片中心
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充斥着各种色彩,彩色摄影理所当然更接近事物的真相,而黑白摄影则应该是一种对现实的抽象表现。但有趣的是,摄影术发明后的百年间,彩色摄影始终没能在主流摄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彩色摄影才真正被接纳成为一种严肃的艺术形式。
在上世纪的中国,更是如此。由于历史、技术与资源的共同制约,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关于中国的彩色影像少之又少。但是,当小编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讶异地发现这些彩色照片却没有似想象中那般因年代久远而泛旧、失真,甚至竟让人觉得愈发艳丽夺目起来。
翁乃强,1936年出生于印尼华侨家庭,1951年回到北京上学,20世纪60年代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分配到《人民中国》杂志社工作,后转行成为摄影记者。由于工作的对外宣传性质与自身的华侨家庭背景,翁乃强在国内物资匮乏的六七十年代并不缺少拍摄所需的胶卷,甚至包括在当时还很珍贵的彩色反转片。正是由于翁乃强“想要多拍一点东西,从来没想着要省着用胶片”,几十年后的我们才得以看到这些珍贵的彩色影像。
书中的作品大部分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在这段极为特殊而敏感的时间里,翁乃强虽然绝不是“被关在铁屋子里第一个醒来的人”,但可贵的是,在历史洪流的裹挟中,他依然坚持用相机不断记录充满鲜活细节的家国瞬间。在翁乃强的作品中,在无数政治符号的夹层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个生动的、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场景与瞬间。而这些跨越数十载影像中的丰富色彩,则赋予了观看者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奇特体验。
正如那日松在序言中所写:“这本《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中所收录的照片因为它浓烈的色彩,而让我们对那个年代的记忆忽然平添了一些恍若梦中的感觉,好像有一股力量要把你拽向时间的黑洞,你仿佛又重新触摸到了那些历史的痕迹。那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那一片片绿色的军装,那一张张亢奋的脸庞……当然也有安静的小城、广阔的田野、飞驰的自行车、灿烂质朴的笑容……我想这也许是彩色照片与黑白照片的区别——彩色照片更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梦幻的现实感,而黑白照片则让我们仿佛看到某种历史的真实。”
(撰文:马小呆)
本文图片选自翁乃强新书《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