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05-08 | | 责任编辑: 马雅兰 | 来源: 影像中国网
“都是围着孩子转!” 尹自强的奶奶谈起家庭的苦处不禁伤心落泪。为了照顾他的生活,70多岁的奶奶特意从老家赶来,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小房子里陪读,奶奶对孙子的懂事上进颇感欣慰。他们居住的院子里住着16户人家、40多个孩子,全是为了照顾小孩上学的租户。
尹自强是汝南高中556班看起来最有学习状态的学生。家住汝南县余店乡李楼村尹湾村的他,有着一个不幸的家庭,患胃癌的母亲舍他们而去。懂事的自强学习刻苦,一直在班里保持着前十名的成绩。
2013年5月,汝南高中高一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台下,一名学生疲惫地伸起懒腰。
2013年5月,汝南高中医务室内,刚刚吃过晚饭的几名同学正在打点滴。感冒生病,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打点滴治疗快速康复,以免影响更多的学习时间。
2013年5月,汝南高中,一位女生站在学校张贴的六市联考精英榜前。为了应对高考,高三阶段,学校常常会组织各种类型的考试,各个地市各个学校之间还会联合起来,组织更大规模的模拟统考。高考越近,考试越密集,在走上高考的正式考场前,学生们早已是身经百战。
2014年4月24日,距离高考还有43天,早上六点刚过,驻马店高中的豆豆正在抓紧时间吃早餐,赶着到校上课。上初一的表妹芊芊期中考试,也要起早,睡意朦胧、哈欠连连的她被强行拉了起来。
2013年5月,河南汝南高中,早自习迎战高考的高三女生。
2013年8月12日,当日气温达到39度,河南汝南高中停电,一女生借助微弱的电子灯光学习。
2013年6月,河南驻马店高中,一高中女生在前来送饭的四位家长陪同下吃饭。由于学习时间紧张,很多学生顾不上回家吃晚饭,许多家庭都是由家长送饭到校,校园晚餐成了紧张间隙里家长和学生亲情沟通的难得时光。
2013年5月,汝南高中,四个聚在一起吃早饭的学生。地处县城的高中,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平时都要住校,生活也相对清苦。但“寒窗苦读”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拿青春赌注高考,有着更多城市孩子难以想象的艰辛。
2013年7月,河南驻马店,即将升入高三的文科女生参加高考夏令营。这个20人组成的文科班有女生18人,其中“眼镜女孩”占到了九成以上。
2013年10月31日,驻马店一中国际班的学生正在老师LISA的带领下进行万圣节游戏。这些家境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在这个班上主要学习外语,将来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外国上大学。
2013年6月,河南汝南高中,短暂的闲暇时间,在寝室内打牌的男生。
“上清华,与大家闺秀谈情说爱;入北大,同富人子弟打架斗殴!”这是汝南高中515班一位学生在教室墙壁上写下的一句话。他说,这句话因班里有“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与大家巨匠论道谈经”的标语有感而写。这个目标太过宏伟远大,觉得自己实现不了就调侃一下。
2014年6月3日,距离高考只剩3天,汝南高中举行“高考诚信宣誓暨壮行大会”。高三学生穿过由充气彩虹门做成的“德胜门”、”凯旋门“进入操场,接受全体老师和高一、高二学生5000多人的加油助威。
作者自述
5:40起床;5:50早操;6:10早自习;6:50三年级吃早饭;7:00一二年级吃早饭;7:50-12:00上午课;12:40午休;14:50-18:00下午课;18:50-22:30夜晚两节辅导加一节自习;22:35寝室熄灯……在一所高中时间表上,老师和学生都处在一种紧张有序的节奏里,起床、上操、吃饭、上课、上厕所、回寝室,很多同学一直都处在跑步状态……
中国的高考,早已成为当下中国最为深入人心、涉及面最广的独特社会景观。近来年,高考人数虽呈下降趋势,但每年的考生数量仍在1000万左右,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人口。高考,犹如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挟裹着学生,牵动着家庭,影响着社会,一年又一年……
在这场持久的“战争”里,高中无疑是考验学校、学生、家庭及整个社会的主战场。高中生,就是披着沉重羽翼的“冲锋战士”,在赢得“高考战争”的人生阶段,点燃青春,投入“战斗”,一天又一天……全国人口大省河南,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72.4万。相比全国各地考生,河南的高中和高中生们长久背负着更为沉重的高考压力。在目前中国教育以“上学寻出路、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英雄”的年代,走进高中考上大学,考取好大学,仍是很多家长和考生梦寐以求的事情,高考独木桥的本质在人们心中从未改变。高中成了学生、家庭和学校共同逐梦的阵地,一群群向往大学殿堂的莘莘学子,背负着家庭的梦想,社会的期待,在追逐人生梦想的起飞阶段,振动沉重的翅膀……
从2013年开始,我走近高中,开始一次次用镜头为高中学子们的起飞造像。我以生活所在地的高中为拍摄范围,持续记录着那些普通高中学生的激情飞扬而又沉重苦涩的青春岁月。他们的高中生活,犹如一杯浓郁的酒,是香甜还是苦涩,都将被这些“筚路蓝缕”的学子们镌刻进挥洒青春、见证梦圆的时刻。
我所采用的是全景式记录和影像故事叙述的拍摄方式,拟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为这个时代留存一段相对丰富和真实的高中生影像记忆。希望通过《高中生》这组专题,不止关注高考,更是关注高考这一独特生态下的一代高中生。他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高考这道必选题面前或主动或被动地成长、成熟。我试图用影像与文字记录他们成长的过程,记录高考这一压力下青春存在与绽放的方式,并试图寻找一个早已存在太久争论太久的问题的答案:高考究竟该以何种具体的形式存在才合理?高考究竟是压抑了的青春,还是重塑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