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05-10 | | 责任编辑: 马雅兰 | 来源: 中国网图片中心
4月28日,由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主办的第二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在渝开幕,展览为期90天。 本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以“万丈高楼平地起”为主题,邀请尼日利亚策展人Bisi Silva、中国策展人崔灿灿、中国艺术家王庆松共同策展。
应策展人,著名当代艺术家王庆松和组委会的邀请,摄影家钟维兴的“凝视·当代摄影大师肖像”系列作品作为此次双年展特邀展展出,这也是该系列作品首次在全球范围内亮相。此次“凝视·当代摄影大师肖像”特邀展得到了摄影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平遥国际摄影节、大理国际影会、连州国际摄影节、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著名摄影评论家、摄影艺术家等机构及业界人士纷纷前往观展,见证了“凝视·当代摄影大师肖像”的首次亮相。
作为本届双年展的特邀展“凝视·当代摄影大师肖像”的策展人、著名艺术家王庆松认为:“摄影师钟维兴在大师系列作品的创作中,并不试图去还原角色背后的那个人本身,而是去还原被拍摄的大师在他心里的特征,他的肖像作品仿佛是展现了被拍摄者一生摄影生涯的一瞬间,这一点上,他变成了站在摄影大师前面的摄影师。‘凝视·当代摄影大师肖像’特邀展,作为本届双年展的点睛之笔,相信会让让现场观众对拍摄肖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这位中国摄影师,为国际摄影巨匠留下一生中最好的肖像从2015年开始,钟维兴用镜头记录了世界众多当代摄影大师的面孔: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Sebastião Salgado)、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贝尔纳·弗孔(Bernard Faucon)……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和他们的面孔一起,留在了钟维兴的“当代摄影大师”肖像拍摄计划中。目前,“当代摄影大师”所收录的大师肖像已超过60位,而此计划仍在进行中。世界著名的欧洲摄影博物馆馆长,让·吕克·蒙特罗索(Jean-Luc Monterosso)把钟维兴的这个拍摄称作“摄影大师的先贤祠”。著名摄影师布鲁诺·巴贝更是盛赞这是在完成一部“摄影史的圣经”。
以下为钟维兴先生口述:一、 “当代摄影大师”系列拍摄由来:一切都是源自一场展览。为了筹备2018年成都摄影中心美术馆的开馆展,我们计划展出萨尔加多等国际摄影大师的作品。 2015年9月,在欧洲摄影博物馆(MEP)馆长让·吕克的引荐下, 我们见到了这位大神级的摄影师。说实话,第一次跟偶像见面,还是有些忐忑,我想要为他拍一张肖像照,不知道他会不会接受我的拍摄请求。出乎意料的,萨尔加多非常愉快的接受了我的拍摄。随后,89岁的威廉·克莱因、93岁的罗伯特·弗兰克也纷纷接受了拍摄。这件事后来带给我很多思考:过去,这些摄影大师们用镜头记录下无数让人难忘的面孔,却没有人系统地为他们留影。同行的大师们不大方便自己来做这件事,职业摄影家因为条件限制无法做这件事,但从摄影史的角度来说,应该有人来做这件事,而且有些大师已经年迈,如果没有人去记录,将会变成永久的遗憾。我把这个想法和让·吕克馆长沟通后,一拍即合,让·吕克当即决定欧洲摄影博物馆立项支持这项拍摄。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是老天留给我的机会:作为摄影人,我愿意不计代价地完成这项拍摄,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摄影史上群星璀璨的面孔。当然,想做只是这件事的开始,至于结果如何,谁都无法预料。
二、萨尔加多的另一面拍摄每位摄影大师拍摄肖像前,我都会做一些功课。从他们的照片中去解读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秉性,进而去碰触那个住在他们照片里的自我。肖像摄影不仅仅是拍一张照片,拍一张深阅世事的沧桑面孔,而是要去呈现大师们的情感和思想。照片中的萨尔加多目光深邃,一如他拍摄《劳动者》和《创世纪》时双眼充满悲悯。作为“当代摄影大师”肖像计划收录的第一位人,萨尔加多是全球最当红的摄影师,他的作品销售曾占据马格南图片社收入的半壁江山,《创世纪》画册在全球的销量达到300多万册。2016年Paris Photo(巴黎摄影博览会)期间,签名排队最长的就是萨尔加多的画册。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位大师,生活中却非常真诚朴素。每次去巴黎,我都会去拜访他。这位73岁的艺术家,依然住在没有电梯的小房子里,在亚马逊丛林拍照受伤的腿还没有康复,行动不便的他也没有打算换房。我们去的那天,他还忙活了一下午,亲手为我们准备了一大桌佳肴。
三、弗孔,意外的馈赠如果要说我在拍摄中遇到最大的挑战,那应该就是弗孔了。作为从“照相“走向“造相”的先驱,贝尔纳·弗孔开了后现代摄影之先河,他在日本的名气非常大,在中国,艺术家曾梵志、王庆松、卢颜鹏都是他的粉丝。神秘如他,拒绝一切拍摄,1995年以后,更是宣布封镜不再拍照。作为一个摄影师,他为什么如此抗拒镜头?又为什么会放弃摄影?……这许多的谜题,让我对他越来越好奇。虽然他答应了让我拍摄肖像,但有一个要求:不能拍脸。第一次看到弗孔的作品,我便深深为之打动。后来他带我去了他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老家,我们穿过薰衣草田,找到了二十年前他拍摄那些照片的地方,他一张张地指给我看。那时我已经对他的作品爱到不能自拔,当下收藏了30多张。弗孔也非常高兴,在我起身准备告辞时,他转身上楼,捧下来一卷旧报纸包裹的东西送给我,打开来一看,竟是一堆“波拉片”,各种取景试拍,200来张左右。惊喜之余,更多的是感动:这些可都是宝贝啊!这些时光中幸存下来的片段,包含着多少摄影创作中不为人知的趣事… 让·吕克馆长也羡慕不已:“这些东西是绝无仅有的,本身就是很好的展览题材。我们过去号称是收藏弗孔作品最全的机构,现在看到你的这些,觉得不能再这么说了,真是嫉妒!” 我们讨论着如何将这批幸存的照片出版成册,让更多弗孔迷可以看到,弗孔补充到:这样的照片还有12张,是我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为了保持完整性,我把他们都给你吧,交给你我放心。这张照片是最后一次在他家拍摄的,这已经是他最大尺度的对外暴露自己了。年轻时的弗孔非常帅气,而现在,他不愿意让大家看到自己苍老的模样。拍摄弗孔的魅力,正像是摄影之于我的意义: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捕捉到怎样的惊喜。摄影最美妙的地方,也在于此,不管你准备得多么充分,结局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拍摄弗孔,我一共拍了三次。第一次拍摄时,因为不能拍脸,我随手把墙角的纸箱拿过来,写上弗孔的名字,盖在他头上就拍了。第二次是他到成都来,我从他送我的波拉片中得到灵感,为他准备了中国的斗笠,创作了这组“神秘的弗孔”。画面上,弗孔面向广袤的阿坝草原,沉默地伫立,无数的龙达正在他身旁上下飞舞。第三次拍摄前,我们在电话里沟通,他说没有红色的鞋子,可是等我们到了后,发现他脚上赫然穿着一双鲜红色的鞋子,一问才知道是他临时去镇上买来红色油漆喷上去的。临走的时候,我为弗孔和他的父母拍了一张全家福,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们家最后一张全家福,没过多久就传来弗孔父亲去世的噩耗。我把照片寄给弗孔,他说,这是我父亲的最后一张照片了。
艺术履履历
钟维兴, 1962年生,成都国际摄影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图片产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2003年年开始系统性摄影创作.至今,作品曾发表刊登在《中国摄影》、《像素》、《西藏人.文地理理》等。已进行《天路》、《失落园》、《天玄地黄》、《马达加斯加影像日记》、《秘鲁影像日记·山巅上的乌兹托克》、《斯里兰卡影像日记·化相重合的瞬间》、《恒河系列》、《美国西海岸》等专题的创作。
2003-2006年,拍摄创作《天路》系列列作品;
2007年,拍摄创作《失落园》系列列作品,并出版同名观念作品集《失落园》(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
2008年,北京798映画廊/映艺术中《失落的天堂》个展; 2009年年,中国摄影杂志光影栏目发表《失落园》;
2009年,出版个人作品集《天玄地黄》(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2010年,成都当代摄影家邀请展(成都国际影像艺术基地);
2011年,《马达加斯加影像日记》个人作品集(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2011年,作品《马达加斯加影像日记》荣获2011年年第十一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凤凰卫视优秀画册奖;
2011年,个人作品《失乐园》系列列中的重要作品,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2011年春季拍卖会拍出11万的成交价成为影像类全场最高;
2011年,作品《失乐园》参加《花椒欲望 ——管窥四川摄影30年年”摄影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2年,作品《秘鲁影像.日记·山巅上的乌兹托克》荣获 2012美国《国家地理理》全球摄影大赛人物类三等奖;
2012年,作品《失落园》参加第12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获全场最高奖“平遥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
2012年,作品《天玄地黄》荣获2012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凤凰卫视优秀摄影画册奖;
2012年,作品《失落园》参加2012台北北摄影节,获最佳展览奖;
2012年,《失落园》在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和HAYA乐团联合展出;
2012年,《斯里兰卡影像日记·化相重合的瞬间》个人作品集(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2012年,《秘鲁影像日记·山巅上的乌兹托克》个人作品集(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2012年,《秘鲁影像日记·山巅上的乌兹托克》参加2012首届中国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年展;
2014年,《失落园》系列的重要作品,参加 Paris Photo Los Angeles当代摄影博览会;
2015年,《失落园》系列的重要作品,参加巴塞罗那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SW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