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
 
 
 

海洋摄影作品:睡土无常迁

发布时间: 2017-06-12   |   作者: 海洋   |   责任编辑: 马雅兰   |   来源: 影像国际网

 

在我的故乡,西海固那片旱塬苦地上,你总会看见冬日正午“晒阳洼”(倚墙蹲晒太阳)的老人。只要你肯俯下身子,安静下来,哪怕就那么一会儿,仔细听听那些老人们反复絮叨的,那点搬迁的事儿,听着听着,你就会觉的心向下沉,沉入腹腔,再听下去,心便会和肠子在一起,那感觉不是疼,像五脏六腑被什么厮绞着的难受。你还是赶紧离开吧,老人们嘴里那点稀松平常的琐事,你听了也无法帮助这些老人,那愿望非常简单,无论你听多少,能收获的,到头来只能是无奈的悲凉……

 

望出去便是先辈睡土的地方。2015年1月,宁夏西吉县上圈村。
 

咱家地头风大。 2014年9月,宁夏同心县石塘岭村。
 

被遗弃的镜子就像故乡,你来我便照映你的容颜,你走我也不曾保留你的样子。2014年3月,宁夏同心县何庄子村。
 

跪地收获的日子。2 0 1 4 年9月,宁夏同心县窑山乡石塘岭村。
 

西海固的百姓多为徙民,上追几代往往就难说来源。从东汉开郡以来,因气候恶劣多变,除几处军事关隘之外,其它区域反复聚散,短兴长衰,无人久居。大面积的荒原野土,居民星星点点,一直是内地被放逐者的徙边之地。到了清末,回族大起义失败,官府为了拆解陕西集中的叛民,将西安渭南一带近20万的回族穆民,强行安置在西海固各个区域,构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迁入式移民。

经过百年繁衍,人口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迅速增加,土地承载力已经大大超过极限人数。七十年代初,西海固被联合国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从此,政府就开始了历史上第二次更大规模迁出式移民,到目前为止移民总数已超过百万。2007年政府实施最后的移民攻坚战,将以往的自愿迁徙调整为强制迁徙,移民曾居的村落也有了断路、断电、推平的最后期限。

 

很难分辨的绳子和貌似悬空的衣物。这颜色,就是俺丑娘阳光久晒后,脸上留下的两团印记中,最突出最好看的根根血丝。2010年5月,宁夏同心县岳家川村。
 

集雪入窖,化水解渴。2011年2月,宁夏同心县黄谷川村。
 

暴雨过后,真不知道哪儿一块儿庄稼又被毁了,2010年9月
 

家往哪儿搬?茫然的女孩儿。2012年12月,宁夏西吉县沙沟乡上圈组。
 

睡土,离字面的意思不远,是指让亡人久睡身下的那块土地,也是埋葬,睡到土里进入墓穴的行为动词。西海固的回族穆斯林,遵循土葬和简葬的传统,睡土的过程简捷庄严。即用三丈六尺白布,将着水(清洗沐浴)后的埋体(尸体)包裹严实,在不同位置扎紧束带,将埋体平躺停落在拱形墓坑底部的黄土之上,打开头部束带,埋体面西(圣地麦加的方向)而寝,再抽去其他束带松弛舒展了埋体,便垒砌入口填土成坟。无常,既有原意事事变化无常的意思,也是回族广泛使用的特指词义,即指死亡。两词均为西海固百姓的常用口语。如此解释这两个词义,还加上一段详细入葬的描述,显然不是为了介绍特定词义或风俗,就像我目前所认为的摄影,不仅仅是记录对象特定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我陈述内心思虑的语言介质,亦如这些背景文字和照片,共同构成了这次追问,追问我西海固的徙民们:您可曾有过片刻安然的休息?您可曾知道世上哪有不变的故乡?您为什么总是不停地行路?您是从那里来的?您这又是要去哪儿啊?到底什么时候才停下?那儿是哪儿?

 

离家读书的路是羊场小道。2011年1月,宁夏同心县白家湾村。
 

没啥看的,这就是我老家门前的空空荡荡。2011年10月,宁夏同心县马高庄乡。
 

正午阳光,弃土上的母亲与孩子。2012年12月,宁夏西吉县沙沟乡上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