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
 
 
 

《多样性的中国荒漠》生态摄影集

发布时间: 2017-08-22   |   作者: 陈建伟   |   责任编辑: 曾雅琪   |   来源: 中国网图片中心

 


荒漠生态系统和森林、湿地、海洋生态系统一样,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共同维系着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万千生物的世代繁衍、整个地球生物圈的平衡。而荒漠因为干旱、荒芜、空旷且环境严酷,往往被人畏而远之,视为生命禁区。更因为沙尘暴危害、沙化土地侵蚀而被人们所诟病,并将荒漠化视为"地球的癌症"。因此可以说,荒漠生态系统是一个人们最陌生、最畏惧、最不被正确认识的地球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有如防风固沙、土壤保育、水资源调控、生物多样性保护、初级土壤提供、沙尘全球环境增益等生态功能。

荒漠的基质依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而有石质、砾质和沙质荒漠之分。人们习惯将石质、砾质的荒漠称之为戈壁,将沙质荒漠称之为沙漠,也将较湿润、地下水位较高、植物生长较茂盛的沙漠称之为沙地,草场退化就很容易形成沙地。另外,在长期干旱条件下,河湖沉积,泥沙表面干燥龟裂,植被稀少的称为泥漠,而泥漠水分蒸发后,盐分大量聚集于地表的,称为盐漠。

中国荒漠生态地理区划六个部分如下:一、松辽平原半湿润、半干旱区二、内蒙古高原半干旱、干旱区三、阿拉善高原与河西走廊干旱、极干旱区四、北疆盆地干旱、极干旱区五、南疆盆地极干旱区六、青藏高原高寒干旱、极干旱区

由于荒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由于人与荒漠之间总是不断纠缠在沙进人退、人进沙退,土地或退化、或进化(恢复)的局面之中。尽管本书的主旨讲的是荒漠、荒漠生态系统本身,但是,也必须要讲到荒漠化,荒漠是一种现象,而荒漠化是一种过程--土地退化的过程。荒漠化不仅在本书最后专门列出生态思考部分讲,在每章中也要就该区荒漠化的威胁、荒漠化的治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论述。本书每章里面的内容大致也是按照大、中景观,戈壁沙漠,植物动物,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顺序排列的。

荒漠生态系统是以旱生、超旱生的草本、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赖于生存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综合体。有普氏野马、藏羚羊、野牦牛、遗鸥、大鸨等上百种珍稀野生动物,有的是中国特有物种。有很多具有特殊的食用、药用、特用价值的珍稀植物如甘草、锁阳、肉苁蓉、罗布麻等。有很多植物如禾本科、豆科、柽柳科、莎草科、杞柳科、锦葵科、鸢尾科的植物是食品、饲料、制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有一些耐旱的乔木如胡杨、榆、沙地云杉、沙枣、沙地樟子松等。

防治荒漠化必须要"防止"与"治理"双管齐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防止土地退化的前提是要充分尊重自然、认识荒漠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及其重要价值。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大重要国际环境公约之一,该公约于1996年12月正式生效,1997年中国正式加入,目前公约共有191个缔约方。

由于荒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中国这些年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本书还特别加重了生态思考的篇幅和分量,以迎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2017年在中国的召开。

继《多样性的中国森林》、《多样性的中国湿地》之后,陈建伟先生即将出版《多样性的中国荒漠》生态摄影集(中英文本)。这个系列的完成历时8年,实现了作者以生态摄影的形式,完成国家林业局党组提出的"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生态建设目标的心愿。

本书作为今年9月在中国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的礼物,赠送给190多个国家的贵宾及6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具有相当的国内、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