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5月7日
嘉宾:赵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今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其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发展。日益严峻复杂的国内外挑战,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国家安全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和风险?如何更好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期节目,特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磊进行解答。
图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磊摄影/郑亮
中国网:赵院长您好!欢迎您作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赵磊:主持人好!网友好!
中国网:国家安全,人民才能安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一个内容丰富、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它的核心要义?
赵磊:今年是2024年,在2014年,十年前(的)4月15日,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概念,总体国家安全观。所以,2024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是“五大要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为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国际安全为依托。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是很具体的,它的外延是什么?就要理解“总体”二字。“总体”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所在,“总体”强调是大安全,是系统安全。比如过去我们老百姓一想到国家安全,大家第一反应讲的是国土,讲的是军事、国防,还有同时会把国家安全理解为这是国家安全部门的工作,比如说间谍、情报,这都是狭义的理解。
但今天国家安全是个大安全,到目前为止是20个重点领域。在2014年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候,当时只有11个重点领域,包括国土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包括资源安全,随后加入了海外利益安全,包括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特别是2020年,由于疫情突如其来,所以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那么2020年之后又将人工智能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目前为止,有20个重点领域。所以,它是个大安全,已经超过了传统对国家安全的理解,比如说军事、抓间谍情报工作。
中国网:这可能是大家常规的一个认知。
赵磊:对,传统的认知,现在确实是大安全,包括统筹国内国外。总体国家安全观有一条精髓在哪里?就是我们一讲国家安全,大家会狭义地就是说,我的眼里只有安全。但是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就是发展、安全不是选择题。
再回顾一下过去新中国75年的历史,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国家安全可能就是军事安全,什么是国家安全?军事安全、政治安全,要用军事安全去维护政治安全。所以,当时我们讲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45年前改革开放,那时候什么是安全?当然,军事重要,但是经济也很重要。所以,改革开放,“经济是最大的政治问题”。那么今天讲军事重要、经济重要,但是各个领域都是相互交织。所以,中央有个判断,我们面对的是风险综合体。面对风险综合体我们怎么回应呢?用总体国家安全观去回应风险综合体。所以,作为基本的总结和小结,五大要素是内涵,特点在“总体”二字,强调大安全、强调系统安全,强调各领域相互统筹的安全。但是重视安全不是要停滞发展,我们讲不发展可能是最大的不安全。在安全中遇到的问题唯有在更高发展中得以解决。所以中央也强调,要用新安全格局去保障新发展格局,就是安全工作做好了还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中国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当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我们有哪些重点工作需要做?
赵磊:党的二十大报告有个历史性的突破。过去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当中,一定会论述安全,但是过去的安全是分散在不同的章节当中去论述的,没有一章专门讲国家安全的。但是二十大报告是个例外。二十大报告专门有一章,报告第十一章,就是国家安全的专章,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而这一章的题目就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所以,讲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那么这个概念当中强调两点,一个是体系建设,一个是能力建设。今天我们讲国家安全体系,至少有这么几个重要的体系,比如说国家安全的战略体系、政策体系、法制体系、应急管理体系、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二十大报告,我数数,总共点了七个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可以说是顶层设计了,过去我们重视安全,中国人也很清楚一句话,就是“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就是忧患意识,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精神特质。但是从战略体系来讲,在这方面我们确实是要补短板的。
美国这个国家历史不到250年,但是美国是历史上最早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国家,美国1947年就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是它的战略体系。除此之外,美国有三大政策文件,美国总统会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国防部会发布《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会发布相关的战略。这些战略是支撑美国国家安全的政策体系。这方面我们过去就相对来说是少一点。所以,2014年1月,我们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我们也发布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些就是我们的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
那么同时还需要法制体系,法律长城很重要,你光靠国家安全观意识够不够?我认为还是不够的。国家安全观需要意识,需要技术,也需要法律,也就是法律长城。所以,从2014年到现在,几十部和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密集出台,比如说《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这些相关的法律密集出台,包括《反外国制裁法》。这些构筑了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筑牢了法制长城,包括应急管理体系,风险监测,相关的体系建设,就是它是一个系统。你看目前至少有七大体系。
国家安全除了体系建设还强调能力建设。能力建设,首先我们讲要重点领域的能力建设,比如说粮食安全,因为现在全球人口已经激增到了80亿。所以,人口激增、极端天气,加上地缘冲突,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头等大事。所以,这就是重点领域要提升能力。总书记强调,比如说粮食安全,包括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包括能源、资源安全。这些安全我们把它也称之为“初级产品供给安全”。名字上一听好像都是“初级产品”,但它是战略资源,粮食重要,但是矿产、能源也很重要,它是经济的命脉。所以,这就是能力提升。
当然,能力提升还包括国家安全教育。每年4月15号被称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就是这一天,全国都在了解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
除了法律常识还要有国家安全教育,要有人民防线。国家安全说到底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也需要依靠人民,就是和人民在一起永远是最强大的,你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风险,但是同人民群众在一起永远是最安全的。
这些年还将“国家安全学”作为一级学科,这个也是要夯实国家安全的理论支撑。现代化也包括理论的现代化,就是国家安全是个实操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理论也很重要。我们老讲“最后一公里”,我自己有个感受,理论实际是“最初一公里”,就是理论上要不通透,不好确保决策科学。那么“第一公里”要有了问题,那“最后一公里”就没法保障了。所以,理论的现代化,国家安全学也很重要。
图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磊接受《中国访谈》主持人专访 摄影/郑亮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发展和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给国家安全带来更多的风险。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非传统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都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中国网:当前,国际社会的“时”与“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您认为,当下中国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赵磊:确实,2017年中央判断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在国际形势风云激荡,有人说用四个字概括叫“变乱交织”,有变局,有乱局,甚至可能还有危局。,比如说传染性疾病、地缘冲突、大国博弈、经济复苏乏力,包括人口激增,很多问题都是大家共同面对的,每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需要国际合作。
另一方面,有些挑战是不同国家面对的,问题可能具有特性,具有个性。中华民族从大到强,那张力很大,但压力也很大,阻力也很大。当然我们说动力也很大。
这个就是我们的特性了,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很多西方国家可能心态就变了,变得焦躁、焦急甚至不安,所以有各种针对中国的这种联盟、团体、阵营。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是结伴不结盟。我们是强而不霸,是要从大到强,但并不是像西方那个逻辑,要实现霸权,要发动战争。这点要向国际社会清晰地展现出来,讲好、讲透。所以,总书记也注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我们实现了过去落后挨打的问题解决了,贫穷挨饿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失语挨骂的问题好像还没有解决。所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营造对我发展好的舆论氛围和国际环境。
第三点就是,有些挑战,它可能比较具体。比如说境外输入风险,比如说非法的移民问题,甚至会有难民问题,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另外比如说网络意识形态,就是“网络+意识形态+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我们讲叫“全域认知战”。就是过去讲“舆论战”,现在有了“全域认知战”。
这个时候我们说网络什么特点?过去我们讲叫“无风不起浪”。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真真假假有时候很难区分,无风就三尺浪,有风浪滔天。所以,总书记也讲,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所以,前面讲风险综合体很多效应是叠加的,联动效应、放大效应、叠加效应、境外输入风险相互叠加在一起。所以,国家安全说到底是能力建设,你能力强,风险就会变弱变小,能力不够风险会放大、无限放大。
中国网:您刚才也是多次提到我们的网络所面临的风险。其实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包括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飞速发展,比如您刚才也提到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领域,导致产生了很多非传统的、新型的网络安全问题。各国在这种情况下,也是纷纷加强了网络安全领域的攻和防。您是怎么看待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呢?
赵磊:总体国家安全观目前讲的二十个重点领域当中,网络安全有,数据安全有,人工智能安全也有。我们已经通过了《网络安全法》,通过了《数据安全法》,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审议《人工智能法》,目前分得很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但从趋势来看,这三项工作应该“三合一”,叫做“数字安全”。在这方面怎么做呢?一方面我们确实要研判国际形势,比如说乌克兰危机。有人把它称之为叫“全域认知战”,或者人类第一场人工智能战争,或者是短视频直播报道的战争,就是过去战争需要BBC,需要CNN加工之后向国际社会呈现。现在不需要了,他也不权威了,因为短视频直播报道战争,谁都可以是首发,谁都是战地记者,就是解构了很多东西。但是这个情况下,就是信息太多了,海量的信息。
什么叫信息域的战争或者认知域的战争呢?就是过去是媒体加工,单向输出的信息。现在是什么?你看到的是海量的信息、碎片化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是通过算法推荐的信息,就是算法精准地找到了你的需求,过去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什么算法找人,而且算法影响你。这是可以构成一个“信息茧房”。
所以,你对世界的认知就开始出现了分层。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大国竞争的东西不完全是军事了,是认知,是人心向背。西方人讲,国际政治是寻求权利,中国人讲,中国共产党讲,政治还是什么?是人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也是最强的国际政治。
在这方面一个是要研判趋势,提升我们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背后一套算法、算力,芯片我们要补短板;另一方面,还是要发挥我们的所长,是不是善于做人心的工作。硬连通要做,软连通要做,心连通也要做,不管什么技术它最终都是争取人心的,这点没有变。
图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磊 摄影/郑亮
提到国家安全,很多人会觉得离自己太遥远。实际上,国家安全早已不限于“保卫国家不受侵略”,它涵盖了20个重点领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维护国家安全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网: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也应该人人尽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我们个人可以做哪些努力和贡献呢?
赵磊:国家安全,一听大家觉得那是国家的事情,但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所以,它的特点在哪里?就是每一个老百姓既是国家安全的主体,也是国家安全的客体。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做一个研判的话,叫总体向好,有序可控,但挑战前所未有。
对我们的老百姓来讲,我觉得第一个还是要了解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就是它离我们很近,不是很远。比如说北京有很多新的“群众品牌”——“朝阳群众”“西城大妈”“中关村网友”。这说明什么?这都是人民防线,有的时候站在路上他就有权威,破获了很多大案要案,抓了好多间谍特务,抓了好多明星吸毒。你说老百姓有没有安全感呢?肯定有安全感的提升。所以,各项改革要提升老百姓的“三感”:获得感、幸福感,特别是安全感。
所以,在这方面,很多老百姓是自发的。但这样的小事汇聚在一起,社会治安好了,老百姓的安全感提升了。而且今天国家安全,前面讲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一个是公共安全,比如说消防、生产、道路、民航,这是公共安全;另外一个就是社会治理。国家安全需要社会根基,前面讲需要理论支撑,需要人民防线,需要法律长城,还需要什么?需要社会根基。
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经验, 2023年是“枫桥经验”提出60周年。“枫桥经验”的特点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就是人民群众去做人民群众的工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矛盾不出村,矛盾不出镇。2023年是“浦江经验”提出20周年,这个“浦江经验”什么特点?就是当时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省委书记,他到矛盾比较集中的浦江去街访,去亲自去下访街访,就是领导干部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着上访,而是省委书记到基层直接去下访去街访,这也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浦江经验”、“枫桥经验”……还有好多经验。
比如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2023年还有一个很火的就是“村超”“村BA”,贵州的榕江,我把它称之为叫做“榕江经验”,去年6月份我到榕江调研,那是我第一次去,我一晚上看了三场足球,就是一个县交通闭塞,连平整的土地都没有,但一个县里有几十块标准的足球场,本县人口也就30多万,但去年最火的时候, 30万的一个县吸引了800万游客来到了榕江。我去看,我觉得当天晚上看得也很投入,因为老百姓很快乐,踢球很快乐,我就问他一个问题,我说过去你们的社会治安好不好?当地同志讲,过去社会治安不是特别好,一个是交通闭塞,经济差,容易有一些刑事案件,所以社会治安不好。但是现在老百姓踢球,踢出了名气,所以,这时候他会发现,我出名了,我就很在意我的形象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我问他现在怎么样,当地同志讲,现在社会治安很好。
前面讲有“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你说榕江算不算经验呢?这是老百姓自发的,有了参与,年轻人也回来了,社会治安很好,文明程度提升了,关键还有了活力,城市有了更充沛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讲发展依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环节。那安全是什么呢?安全是来保障发展的,所以,这就是个良性循环。
中国网:刚才您提到的“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以及最近的“榕江经验”,可以说给我们中国各地区、各个城市的安全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样板和经验的分享。那么我们放眼国际,国际社会上有哪些是我们可以用来借鉴的比较好的经验做法?
赵磊:这方面有,我觉得两项工作要同步推进,第一个我们要善于总结自身的经验,有些经验可能并不是我们在推动的,它自然就火爆了,比如榕江就属于这个情况。
中国网:有些特性在。
赵磊:对,有些是政府在积极作为的,比如说山东淄博,政府做了很多的事情,那个也和安全有关系。大家还记得当年的唐山烧烤,出现打人,就觉得社会治安不好,就影响到投资,影响到老百姓的安全感。但山东淄博什么特点呢?老百姓、网友在点评的时候说:“与其说到淄博吃烧烤,不如说去感受什么是人间烟火”。因为疫情之后,人们需要去放松,看的是人间烟火;“去感受什么是政通人和”,就是政府把老百姓想到、想不到的事情都做到了,所以你说政通人和有没有安全?肯定是有安全。所以,安全感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增强投资。所以这些经验放到一块儿你会发现很多是有共性的,安全环境很重要。
从国际社会来看,其实很多国家也有特点,比如说“一村一品”,现在讲“共同富裕”。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一村一品”的国家,就是一个村子也面临老龄化、空心化,怎么办呢?发展产业。一个村子的一个品牌,所以叫“一村一品”,大家有事儿干了,人心也就安定了。
再比如说新加坡,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但他也面临民族融合的问题。那他怎么办呢?就是一个小区各个民族在一起,叫“祖屋”,按照民族比例来分配房子,目的是什么?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交融。在这方面,我们也需要借鉴这些经验。
所以,我觉得,总体来说,在安全来讲会有风险,但是怕的是什么?一讲风险大家不开放了,你说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还是要借鉴国际经验。总书记说“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越安全越发展,越发展也越安全。所以,它是一对辩证关系。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点,就是国家安全,中央领导也强调,我们要有国家安全的工具箱。所以,这一点我觉得也特别想提醒一下。
中国网:“工具箱”具体是指什么?
赵磊:我们有安全的工具,比如说国防,比如说经济,就是大家很多工具过去得心应手,拿起来就用,也管用,什么“三板斧”“两把刷子”,但是国家安全光靠工具够不够?不够。那就不科学,不系统。国家安全需要有工具箱,它是系统的组合。我们一讲国家安全,我们的同志或领导干部、老百姓、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全的第一反应,就是国家安全是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铸一个牢不可破的盾牌,就是国家安全等于“盾”。所以,工具箱的工具大多数都是“盾”,是防御性的,就是你别进来,你别攻进来。
但是美欧什么特点呢?他工具箱很多是“盾”,但很多是锐利的“长矛”,就是国家安全是攻防一体的,你光有“盾”是不够的,你防不过来,(也要看你)有没有“矛”?所以,美西方“矛”很多,他动不动还把刺戳在你身上,你一直在拔刺儿。
中国网:有点被动。
赵磊:很被动。所以,国家安全,前面讲辩证、此消彼长,攻防一体,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工具箱。哪些是我们的“盾”,心里有数,但哪些是我们的“矛”呢?比如说我们的企业国际化,那这些企业其实就增强了我们的能力,比如说我们的社会组织,美国有150万家非政府组织,注册在美国但它活跃在全球,那是“矛”。我们有90万家社会组织,数量也不少,但目前我们的社会组织基本没有“出门”,这个力量用不上。所以,社会组织如何国际化?我们不会像美西方那样去给别人火上浇油,我们去做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事情也是需要的,积极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人类共同安全。
中国网:刚才您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比喻,一个是“矛”,一个是“盾”,发展“矛”现在是我们一个薄弱环节,不是为了挑事,我们是为了更好发挥我们“盾”的作用。
赵磊:对,发展“矛”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以及维护人类共同安全。
中国网:国家安全说到底一切是为了人民,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为了实现让老百姓过上更好日子的一个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过,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后的第一需求,是极其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那么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您有哪些建议呢?
赵磊:这个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国家安全是放在社会建设下面去讲的,就是那个时候讲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是并列的,是在五大建设中的社会建设下面去讲国家安全。那么二十大报告就把这个顺序调了,就是社会治理放到了国家安全下面去讲,这个逻辑其实就更顺了,因为国家安全需要夯实社会根基。
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经常强调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血脉在人民群众,力量在人民群众,就是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什么?人民的心。失去民心就失去政权。所以,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的鲜明理论特质。所以,注重人民工作。
那么这个工作怎么做?社会治理,我觉得第一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你会发现很多地方好的经验,往往是人民群众自己喜欢,政府做什么呢?做助推的力量。
中国网:提供支持和保障。
赵磊: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所以,这个时候好的服务就很好,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你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所以前面讲安全是什么?安全是外部没有威胁,内心没有恐惧。所以对政府来讲,其实外部没有威胁相对来说好解决,因为他可以看到,可看、可观、可感、可衡量,但内心没有恐惧不好衡量,不是经济社会越发展,人民的幸福指数就越高。所以,你看现在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抑郁问题,就是心理的疾病问题。所以,怎么让老百姓幸福生活、快乐生活,这方面其实我们还是在摸索的。所以,一个是服务,一个是引导,究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指数。
中国网:对,它可能跟经济发展的程度不成正比。
赵磊:不成正比,而且有的时候,经济(发展)越快,人们在一个阶段会变得很焦急。所以,在这个时候政府就要做引导,包括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今天的安全它是个大安全,社会治理也是个大的范畴。所以,找到那个最好的结合点。
有的时候我也在想,什么时候是最安全的状态?就是老百姓嘴上不讲安全了,为什么呢?这说明他放松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因为国家安全需要有很多专业的人去做的,比如经济战线上的,网络战线上的,国防战线上的,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老百姓只需要快乐、幸福地生活就好了,嘴上不讲安全可能是最安全、最放松的状态。
国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人民才能够生活在安定与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够实现人民的幸福和美好生活。国家安全,就是人民最稳的幸福,未来,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亿万中国人民共同构筑维护的国家安全钢铁长城,将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佟静;摄影/郑亮;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