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5月11日
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欧洲问题专家田德文
中国网: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武契奇、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5月5日至10日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是近5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欧洲。当前,中欧关系如何?如何理解中法建交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中塞关系对中国与中东欧地区国家的合作起到了怎样的示范作用与积极影响?首次访问匈牙利,给双边关系带来了哪些升级?本期节目,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欧洲问题专家田德文进行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欧洲问题专家田德文接受《中国访谈》节目专访。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中国网:田老师您好!欢迎您作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
田德文: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本次出访是中国国家元首近5年来首次访问欧洲,同时也是习近平主席今年的首次出访。今年的首次出访为什么会选择在了欧洲的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这三个国家呢?
田德文:首先,欧洲现在还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这种合作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经贸合作,同时也有全球治理,涉及区域和全球热点问题上面,中国跟欧洲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对于欧洲、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层,这次选择的这三个国家,应该说都是近年来对华政策比较务实友好的国家,双方合作的意愿、合作的交集就比较大。这次习主席通过元首外交,给中国跟这三个国家的合作再一次做了推动。
这三个国家其实非常有代表性。比如法国是现在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国家,它是“发动机”之一,同时它也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匈牙利是欧盟成员国,但是它是欧盟的新成员国,它是中东欧国家的一个代表,也是中东欧国家里最有力量的一个集团维谢格拉德集团(Visegrád Group)的成员国。中国和匈牙利之间的合作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尤其是中东欧国家成员国的合作之中应该说是最稳定的,也是推进最快的。塞尔维亚现在还不是欧盟的成员国,而且现在塞尔维亚也不是北约成员国,塞尔维亚在整个西巴尔干地区,它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就如习主席说的,我们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铁杆关系,就是说全天候的、全方位的、真正稳定长期化的这样一种合作模式。
所以,这三个国家各有各的特点,这次习主席选择这三个国家访问,对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应该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网:提到中欧关系,我们观察到,今年以来,中欧高层也是频频互动。包括此次访法期间,举行了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因此,有观点称今年是中国的“欧洲年”。那么您是如何评价当前的中欧关系?这对于推动中欧关系释放出哪些信号呢?
田德文:就像习主席说的,现在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不安生,欧洲也不安生。对于中国来说,发展稳定的、持续的中欧合作是我们的基本政策。而且我们国家从欧洲共同体建立之初,就是欧共一体化最坚定的支持者。我觉得未来可能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往都会是双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欧洲有它独特的重要性,欧洲国家基本上都属于发达国家的范围,同时里边大多数国家都是欧盟成员国,里边有不少国家都是北约成员国,他们是西方集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国的对外开放怎么样跟西方集团之间能够维持务实合作的关系,这个对于推动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从中国来说,对中欧关系的重视是一直没有改变的。今年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往比较多,它有一些是年度性的,就是它每年就有的规定动作。还有一些可能网友朋友们也能观察到,最近一段时间,欧洲领导人访华还是比较多的。这个有一个背景是新冠疫情三年,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人员往来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咱们跟有些国家其实早就应该安排高层访问,当时没有安排。现在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都逐渐地安排起来了。这样的话,就形成了比较密集的印象。
从欧洲来说,他们有对华合作非常强烈的意愿。一方面现在欧洲经济转型压力比较大,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发生之后,随着世界市场,尤其是大宗商品,像石油、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应该说欧洲经济转型的压力比以前更大了,从这方面来看,他们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应该是非常必要的。从欧盟的高层一直到普通的欧盟成员国,应该说对呼吁和中国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都是非常积极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现在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最大的挑战或者说最直接的挑战还是乌克兰危机。欧洲国家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际行为体,是一种中立的态度,那么我们是有可能给俄罗斯施加一定的影响力,那么他们在这方面对于我们也是有所期待。我们在乌克兰危机的问题上,立场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就是止战促和,政治解决。在止战促和和政治解决这方面,其实中国和欧洲之间是有交集的,而且是有可能相向而行的。我想这对于最终解决乌克兰危机,减少乌克兰危机的外溢影响,在这些方面中国和欧洲之间合作的空间都是很大的。
中国网:我们来看这次出访的第一站法国。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向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发表视频致辞时提到了“中法精神”,而这次在同马克龙总统会晤的时候,提到了“弘扬中法建交精神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该如何评价和理解中法建交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
田德文:中法建交的精神,习主席讲了四点。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独立自主”,就是说中法两个国家在外交上首要的原则都是独立自主,都是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
在1964年,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希望能够和中国建交,应该说是有着巨大的政治勇气。因为当时正是冷战进行非常激烈的时期,戴高乐作为一个西方集团的领导人,能够推动跟社会主义中国建交,这个是有着巨大的勇气。当时他也是排除了很多国家的批评,排除了很多国家的压力,然后坚持要和中国建交。
从1964年建交之后,中法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其实对后来冷战的走势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1964年中法建交之后,其实就已经启动了整个西方国家对中国态度的缓和,尤其是美国对中国态度的缓和。因为在中国国内政治稍微稳定一点之后,其实美国就表现出了与中国增强这种正式层级交往的非常强烈的意愿。因为有了这种意愿,才能有后来的“乒乓外交”,才能有后来的尼克松访华,才会有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和中国建交。
老一代政治家的勇气其实是非常可圈可点的,非常值得学习的。戴高乐总统当时能够力排众议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法国和中国建交的建交精神,它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就是由于法国和中国建交,带动了整个欧洲,带动了整个西方世界对华关系的缓和,可以说中法建交标志着冷战从僵持状态开始走向最终的结束。
中国网:中法关系的引领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田德文:对,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网:所以才说中法关系一直是走在中西方关系的前列。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法是特殊的朋友,中法关系是世界大国关系中一对特殊的关系。建交60年,中法关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田德文:我想它的重要性就是在于中国和法国之间的合作,其实都是秉持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没有任何两个国家是一样的,都有着种种差别,有着种种差异,那么求同存异,能够共同推动和平与发展,毫无疑问是符合相互交往的国家以及其他所有国家的长远利益的。在这方面,中法能够坚定地秉持着这种关系,这样就使得中法关系在60年的时间里,虽然说也经历了很多政治上的波折,但大局是稳定的,它的主线是清晰的。最终它的推进目标其实就是促进两国和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网:此次中法双方达成4份联合声明和18份部门间合作协议和文件。涉及生物多样性、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农业、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范围在不断拓展,多个领域的合作体现出很强的互补性。由此可以看出,中法的合作潜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对深化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会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田德文:这次签署的这些协议,我觉得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全面性,就是说中法在很多的传统的和非传统的领域,都签署了合作协议,都表达了这种合作的意愿,并且把这些意愿能够落实成为具体的行动。中法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中法之间的合作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是具有引领作用的。首先就是从合作的领域看,比如中法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这个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的一个典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的很多领域都存在着矛盾,但是又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比如说像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甚至说也包括反恐,这些领域大家是有着共同利益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寻求共同点,能够找到那个最大的公约数,这样相向而行。我想这种合作精神应该说是大国交往的一个基础,是有利于两国,也是有利于世界的,这个是中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给中欧关系,乃至于中国与所有的发达国家关系都可以起到一个表率作用的。
从中欧关系来说,中法关系毫无疑问是一个基石性的关系,因为法国和德国号称“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那么中国和法国之间能够保持超越意识形态,超越政治经济形势的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个对于推动中欧关系的大局的稳定,能够确保中国和欧盟之间以合作为主基调,我想这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网:我们再来关注此访的第二站——塞尔维亚。这是时隔8年之后,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塞尔维亚。习近平主席提到,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塞始终是真朋友、好伙伴。我们的铁杆友谊历久弥坚,树立了国家和人民交往的典范。那您如何评价中塞关系?
田德文:中国和塞尔维亚之间是一种铁杆友谊。这个铁杆友谊的来源是非常久远的,从战后从南斯拉夫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当时中国和南斯拉夫之间就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友谊。南斯拉夫在很长一段时间又是中国学习的榜样,当时有一个说法就是“南斯拉夫道路”,那么这个所谓的“南斯拉夫道路”就是一种自治的社会主义,就是说它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要依据自己的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那么南斯拉夫在当时应该说是自治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符号或者说是一个代表。那么当然后来南斯拉夫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解体了。现在塞尔维亚是继承了南斯拉夫的主体部分,我想包括和中国的友谊也是在很大程度上(被)继承了。
就是整体而言,西方发展中国家对我们都是比较友好、比较务实的。但是塞尔维亚和中国的关系尤其稳定,比如说在塞尔维亚和北约发生军事冲突期间,应该说中塞两国是紧密地站在一起的。在整个的内战过程中,应该说中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命运其实是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这种相互的信任,这种亲近的感情也是非常紧密的。
从现在来说,塞尔维亚在整个西巴尔干地区是个比较独特的国家,由于科索沃问题的存在,现在塞尔维亚跟北约,还有和欧盟之间的矛盾很难化解。现在西方国家就包括欧洲国家,对塞尔维亚也进行种种方式排斥。对塞尔维亚来说,如果不能顺利地实现欧洲化,那么就只能实现国际化。那么这种国际化,就要它在欧洲的范围内,以及在欧洲的范围之外要尽可能地结交更多的朋友,那么中国毫无疑问是他合作的一个优先的选项。因为双方有传统的友谊,有坚定的互信,有非常亲近的感情作为基础。这样的话,中塞关系的这种稳定和发展在中欧关系中毫无疑问是一个亮点。
中国网: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首个全面战略伙伴和首个自由贸易伙伴。您认为,中塞关系对于推动中国在中东欧地区国家的合作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田德文:我想最大的积极影响就是示范作用。现在中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合作是全方位的,从基础设施一直到产业合作,可以说双方在高度互信的基础上合作的领域最宽,合作的成果最多。同时,塞尔维亚又是在西巴尔干地区的重点核心国家,那么我们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是要辐射到整个西巴尔干。至于说中东欧国家,现在已经成为欧盟成员国的中东欧国家,可能他们会认为中国跟塞尔维亚之间的合作是有着政治基础或者政治条件。但即使是这样,我觉得中国和塞尔维亚的合作可以说是一份“100分的答卷”,就是说可以让其他的中东欧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看到,如果能够秉持着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跟中国的合作可以取得多少丰硕的成果。
中国网:为什么评价是“100分的答卷”?
田德文:我想这是因为两国都是倾其所有(帮助对方),比如说在新冠疫情期间,当时我们国内的防疫压力很大,防疫物资很紧张。当时塞尔维亚简直是什么都没有,谁都不给他(援助)。最后我们把我们自己的防疫物资挤出来也要援助他。无论是经济发展上的诉求,甚至说军事上的诉求,只要是咱们有,咱们就一定会尽力地去帮助他。那么这样的话,我想这种关系应该是国与国相交的这种非常具有建设性,也非常有益于双方利益的这样一种关系。
中国网:所以才是真朋友、好伙伴。
田德文:对。
中国网:此次是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匈牙利。我们关注到,今年是中匈建交75周年,而且匈牙利也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基于上述背景,您认为,这次给双边关系会带来哪些升级?
田德文:中国跟匈牙利之间的合作是中国跟欧盟成员国之间合作的一份高分的答卷。它的原因就是在双方所表现出来的推动双方合作的这种强大的政治意愿,这种高度的政治互信,维护合作关系的这个主基调的能力跟成效,应该说都足以给其他的欧盟成员国建立一个典范。比如说就像在“一带一路”这个问题上,匈牙利是第一个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协议的欧盟成员国,那么作为欧盟成员国来说,他能够接纳“一带一路”,这个就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一带一路”的倡议的理念能够进入欧盟。那么这一点对我们来说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一个标志性的导向或者说旗舰项目就是匈塞铁路,从匈牙利到塞尔维亚,从贝尔格莱德到布达佩斯的铁路。当然这个铁路的修建现在还有些困难,但是这个毕竟是“一带一路”向欧洲延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匈牙利当初能够跟中国签这个协议,能够积极地推动,应该说对于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对匈牙利的诉求也历来是持开放的态度。在匈牙利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有中企,都有我们的投资。在产业合作方面,我们现在在锂电池生产,在电动汽车,和匈牙利都有合作。那么由于匈牙利是欧盟成员国,那么中国和匈牙利之间的合作对所有的欧盟成员国应该说都有一种示范的、一种扩散的作用。
当然,现在从欧洲来说,他们也希望和中国探讨这个问题,就是中国能不能把跟匈牙利之间的合作完全纳入到中国和欧盟合作框架里面去。我想这些问题都可以谈,都可以协商。只要是双方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立场,我们完全可以把现在跟匈牙利之间的合作复制到中国和其他的欧盟成员国的合作中去。
中国网:如今,匈牙利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投资的第一目的地和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习近平主席这次也提出了,中方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匈牙利“向东开放”战略深入对接。您认为,这对于推动中匈关系以及中欧关系会注入哪些新动能?
田德文:我想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互联互通应该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那么中国和匈牙利之间在互联互通上面的战略对接应该说可以跟这个中国和欧洲,中国跟欧盟之间的这种战略对接可以是一个样板或者说可以是一个示范。其实欧盟在跟中国实现战略对接这方面一直也是持开放态度的,就是说它也希望能够跟亚洲之间打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还有包括生产和市场也希望能够打通(合作)。但是现在应该说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我觉得是在合作中的困难,最后只能通过合作去解决,通过进一步合作去解决。在这方面,中国和匈牙利之间的合作现在有着很大的进展,但是客观地说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我们对这些挑战,对这些难点问题能够不断地解决,我觉得对于推动整个中欧互联互通的发展应该说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国网:那么对于下一步中欧关系发展,您有哪些预判?
田德文:我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元首外交是各国外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导向性和推动性的力量。那么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经由这次习主席访欧,应该说可以得到更加强大的动力。习主席几次出访欧洲,应该说每一次都给中欧关系带来了新的气象,带来了新的发展。比如说在2014年的时候习主席访欧,当时就提出中欧之间要建构“四大伙伴关系”,后边中欧关系的发展基本是在“四大伙伴关系”的框架内。其实十年前习主席就已经意识到了,中欧的经贸合作必须要升级,必须要提高质量,原来的那个结构已经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是这个转型需要双方相向而行。但是它的前提就是双方需要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而不是相互倾轧或者说“脱钩断链”,或者把对方的发展当成(对)自己的威胁。那么只要是有这种基本的原则,我想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中国网:希望通过元首外交,能够使得各国的关系和合作都能够“双向奔赴”,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带来正能量。感谢田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解读。
田德文:谢谢!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裴希婷;摄像:刘凯王一辰;图片:杨佳;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