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03-16 | | 责任编辑: 马雅兰 | 来源: 中国网图片中心
《哈萨尔的子民》
主编:朱靖江
《哈萨尔的子民》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的师生在达茂旗明安镇做的田野调查散记。十六位不同民族的学生在草原牧民家生活了三周,参与了内容丰富、规模宏大、风俗淳朴、仪式高贵的哈萨尔祭祀活动。这本书回答的问题是:延续已近400年的哈萨尔祭祀为什么被称为“蒙古族文化的活化石”?
明安夏梦
文|朱靖江 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我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年夏天,一个幽静的黄昏,草原尽头的夕阳将澄明的光辉斜洒在明安镇空寂的街道上。尚未竣工的仿蒙古包民居投下长长的阴影,街对面则是小镇的邮政所、羊肉馆和小卖部,一眼便可以望到尽头。
镇政府大院背后的山丘在金色的霞光中显露出神圣的奥义——山顶的敖包如同庄严的神祗,俯视着草原的芸芸众生:从遥远的历史深处驱赶着牧群而来的茂明安部落,从蒙古各部前来祭祀同一祖先——哈布图?哈萨尔的虔诚子民,以及我们这些自远方来此求知问道的人们。明安镇虽小得只有一条街道,却承载着数百年的古老信仰和四季轮回里不灭的蒙古族人的灵魂之歌。
和我一同来到明安草原的学生们分住在几户牧人的家中,进行人类学、民族学主题的田野调查。和以往的调查地点不同,牧区地广人稀,每一户人家都与他们的邻居仳离甚远,传统的“社区”概念在明安牧场显得较为疏离。然而这种寂寥与开阔的环境,不正是蒙古族牧人豁达而沉静的原因所在吗?学生们很快就和房东亲如一家。他们体验着游牧民族存续至今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放牧牛羊,搭建蒙古包,挤奶制酪,也观察着日夕变幻的草原风景:与敖包相伴的,是巨人一般高大的风力发电机,伴随亘古的荒原风悠悠地旋转。
我们住在明安草原的那段时日,正值蒙古族最伟大的战士之一、也是茂明安部落的直系先祖哈布图?哈萨尔的夏季祭典,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也同期举办。平日各自守着家业的牧人们在这几天盛装而至,骑马、射箭、摔跤、歌唱,将蒙古族尚武的本性恣意绽放。更为神圣的祭祀活动则是在一片巉岩磊磊、草木繁茂的圣地举行。主祭人在侍者的陪伴下,向这位成吉思汗的忠诚兄弟献上祭品,再高声吟唱代代相传的古老经文。在缭绕的香烟中,哈萨尔的画像注视着他的子民,如其所愿,在冥冥中继续守望着这片广袤的原野和自由的生灵。
在人类学这门独特的学科里,田野调查往往被称作学习者的“成人礼”,没有经过在牧场与村落中徘徊的生命历程,再优秀的学者也不会被承认为一名真正的人类学家。在草原深处的蒙古包里,学生们虽然还没有在学术上“成年”,但每一天的参观与考察都成为这些年轻人认识社会、理解世界与完善自我的一步阶梯。
时光荏苒,明安草原的青草又生长了一年,我们这部由学生们写作与摄影的书籍终于要付梓了。本书献给达茂旗明安镇的父老乡亲,也献给那片美丽草原的守护神——哈布图?哈萨尔。
参与者手记
这些简朴不简单的故事,愿与你分享
林晓岚
达茂草原,是我作为一个见习人类学家,调研的第一个田野点,也是我第一次看见大草原。
我们风尘仆仆而来,分散在草原上那些淳朴的牧人家中。书本传授的那些初入田野的客套话,在此统统都省略了。牧民们以流淌在血液中的朴实和爽朗,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的生活,毫无保留地为我们的调研提供帮助。我们住蒙古包、牧羊、挤牛奶,参加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茂明安部落的直系先祖哈布图?哈撒儿的夏季祭典,力图以学者的眼光去记录风土人情,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每一次的参与观察,都使我们更接近这片土地的精气神儿,也在待人接物等方面迅速成长。达茂打开了我们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一扇窗,而我们也通过它来重新审视自己。
人们常常受到自身知识背景和情感的影响,在体验当地人真实生活时无法保持绝对客观中立。对于在学术上初出茅庐的我们来说,站在当地文化的角度有所思考,参透其中的深层涵义,是我们仍需努力的目标。但无论如何,我们感激在草原上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些简朴不简单的故事,愿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