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
 
 
 

魅力中国城丨抚顺—国歌母本诞生地,一首歌影响一座城

发布时间: 2017-12-21   |   作者: 抚顺市旅游委   |   责任编辑: 曾雅琪   |   来源: 抚顺市旅游委

 

2017年11月28日,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的舞台上,台上台下、演员观众,肃然起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歌声久久回荡在演播厅内,现场的每一位中国人都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国歌激励咱,抚顺永向前”、“国歌精神代代传,抚顺英雄人人赞”……随后,舞台下面的抚顺战队助威团喊出响亮的口号,全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呐喊声。

一、1932年,源自抚顺清原的《血盟救国军军歌》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当天,抚顺清原人孙铭武目睹了日寇在沈阳北大营的侵略暴行,失声痛哭。决定要组织民众,成立救国军抗击日寇。于是,他回到家乡清原县中寨子村,与曾在日本留学的老友张显铭一起,组织发动亲友、同乡四百多人,于1931年10月19日歃血为盟,宣布成立“血盟救国军”。他们唱着起义前创作的“军歌”,共同盟誓: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抗日救国,杀身成仁。根据采访烈士后人整理的“血盟救国军军歌”歌词如下:

“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去唤醒全国民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起而杀敌!起来,起来!全国要团结全国民众,去战斗,战斗,战斗!”

血盟救国军成立后,孙铭武被推为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孙铭宸负责在各地购置枪弹等军用物资等。打响了辽东武装抗日第一枪后,在抚顺的新宾、清原,以及柳河、通化、桓仁等地,抗日队伍不断扩大,短短三个月就发展到千余人。一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军歌,在号召军民抗日、为救国军的发展壮大起了推动作用,一时间抗日救国军威震辽东大地。

1932年1月17日,救国军在柳河县大牛沟整编时,突然被汉奸伪军于芷山部二千余人包围,经过激战,部队突围,转移到红石镇。1月19日,于芷山以谈判为名,将孙铭武、张显铭等二十余名将士,诱骗至吉林柳河县三源浦杀害。刑前,孙铭武为儿子留下遗言:“父今为国而死,吾子必继父志,父死九泉瞑目矣。”孙铭武英勇就义时年仅43岁。

孙铭武、孙铭宸兄弟等是以国为家的爱国忠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唤起了千百万民众的觉醒与抗争。“血盟救国军”的抗战,成为全国抗战最早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血盟救国军军歌”也很快成为当年最流行的抗战歌曲,从辽东大地唱遍长城内外、全国各地。他们播下的抗日火种迅速呈现出燎原之势。

据孙铭武烈士的儿子孙超先生2004年回忆:“这首歌是1931年10月16日晚,父亲和叔叔孙铭宸共同创作的,张显铭谱的曲。当时我15岁,在我家大院里创作歌词时我正好在场,记得很清楚……”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居然还能把这首军歌完整、动情地演唱下来。而迁居张家口、年届七旬的孙铭宸之孙孙滦宁,还回忆起文革期间,父亲孙向诚因唱《血盟救国军军歌》而招祸,被关进牛棚的往事。罪名是“篡改国歌”,此事在清原县中寨子村已得到证实。

建国后抚顺对辽东“血盟救国军”以及《血盟救国军军歌》的挖掘与研究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近些年来,抚顺有关部门、社团和广大专家学者孜孜以求,成立了课题组,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成果,为弘扬这段红色历史做出了贡献。尤其在认定烈士地位与国歌源头方面,已得到文史界普遍关注与广泛认可。

那么,《血盟救国军军歌》又是怎样演变成《义勇军进行曲》的呢?

二、1935年,改为电影插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源于抚顺清原的《血盟救国军军歌》,1935年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随着电影的热映而广为流传。

1934年春,中国首家有声电影公司——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成立。田汉受邀于当年秋天以古北口保卫战为背景,构思了抗日题材电影《凤凰涅槃》,在大纲的最后一页,还附上了电影的主题歌《军歌》的歌词。不料还没等分镜头脚本写完、就在影片筹拍之际,编剧田汉却被反动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随后由夏衍接手完成创作,并更名为《风云儿女》。又请来聂耳对主题歌进行谱曲,并将歌名定为《义勇军进行曲》。

当年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手稿

由于田汉手稿不慎被茶水濡湿,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了,为适合配谱传唱,夏衍和聂耳对原歌词进行了辨认修改。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仿佛插上了翅膀,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鼓舞中华儿女抗日救亡的战斗号角。下图是最早灌制的《义勇军进行曲》唱片。

那么,《血盟救国军军歌》是怎样传到田汉先生手里的呢?经相关史料综合分析,有两种说法较有说服力。

一是当年军歌作者之一的孙铭宸,由于外出采购军火而幸免一劫。1932年末,他曾南下进京宣传东北抗日活动,曾多次传唱、介绍这首军歌,使其在长城内外抗日战场广泛地扩散,为文艺创作提供了素材。由于这首军歌的歌词没有暴露出敏感的“抗日”字眼,为它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音律铿锵澎湃,使人产生热血喷张的号召力,而迅速四处传唱。当时不仅在解放区根据地,就连国民党很多军校都将其定为军歌。滇军64军在台儿庄大捷后,都唱起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二是在1933年3月,田汉和聂耳都曾随慰问团到抗日前线,慰问坚持作战的抗日部队。战士们激情澎湃的军歌为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艺术来源于生活,火热的抗日烽火,到处传唱的军歌,自然为田汉和聂耳日后创作电影主题歌奠定了基础。他们将军歌改编创作成为电影主题歌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唱了30年

转眼1949年过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人民军队英勇作战,已相继解放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蒋家王朝败局已定,解放全国已指日可待。6月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下设了六个小组,分别进行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国旗、国徽、国歌的方案,田汉也是这个小组的成员之一。据说筹备组先后征集到六百多首歌,但都不太合适,没有被审定通过。

眼看开国大典在即,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会上梁思成、张奚若、马叙伦等人,主张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郭沫若等人当时不太同意,认为歌词中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些激烈,我们现在已经解放了,还用“冒着敌人炮火”不合适,应修改。周恩来则主张不改,改了就失去了原有的感情了,要保持其完整性。毛泽东也说,我们现在虽然解放了,但还要居安思危,不要忘记过去。最终在9月27日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决议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之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泽东按动升旗电钮,伴随着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地响起。

后来《人民日报》对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了如下诠释:“《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

就这样,根据当年抚顺《血盟救国军军歌》改制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新中国成立之际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一直在全国唱了30年,直到1978年全国人大推出新国歌为止。

四、1978年,华国锋拍板五届人大通过的新国歌

然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场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之初,《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惨遭极左路线的迫害,被定为“黑帮头子”,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1968年12月10日,田汉被七斗八斗之后,带着无限的遗憾惨死在监狱般的北京301医院病房内。执行看管的造反派在田汉的死亡证上标注的是代名“李伍”。

田汉1930年参与成立“左冀戏剧家联盟”,任主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田汉一生创作话剧、歌剧、电影等百余部;创作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田汉创办南国社,还在重庆同欧阳予倩策划了“西南剧展”等,对发展中国话剧事业功不可没。解放后他任文化部戏曲局局长,主张“现代戏要写,传统戏更不能丢,不过要推陈出新”。中国话剧的百年历史中,田汉有着浓墨重彩的一页。他还把话剧《关汉卿》改编成广东粤剧,由马师曾、红线女演出,曾受到胡志明和金日成的赞赏。

夏衍后来评价说:“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中国的‘戏剧魂’。假如说‘金无足赤’的话,那么,田汉是一块九成以上的金子。”他一生不变的情结就是坚持正义为民请命。1956年,他针对江青批判《武训传》和《清宫秘史》,愤然撰写了《为演员的青春请命》和《切实关心老艺人的生活》的文章。后来全靠周总理保他,才没被打成“右派”。

书归正传,由于田汉作词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基本停唱,各地很多庄严正式的场合,无奈都以《国际歌》或《东方红》来代替。一时间电台、电视台大放特放《东方红》。在十年浩劫中《东方红》实际上俨然成为了“代国歌”。对此如今60岁以上的老同志恐怕都有记忆。据说那时江青还曾多次阴谋修改国歌,但参与者都无心无力而不了了之。

“四人帮”反党集团被粉碎后,在恢复原国歌时,有人认为国家已进入了新时期,原歌词已不能表达变化了的现实。于是就产生了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亲自拍板、“集体填词”的新国歌。后经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决定,提交1978年3月5日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国歌。新国歌的歌词为: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J46”的纪念邮票

由于经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并颁布实施,这首新的国歌取得了合法地位,然而这首仅仅唱了四年的“国歌”,在群众中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现在,你如果作一个测试,就当时的国歌歌词改动一事,询问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老人,绝大部分怕是早就遗忘得一干二净了。

1979年10月1日,为国庆30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一枚志号为“J46”的纪念邮票。邮票图案为新国歌的词曲全文,曲谱为五线谱,歌词即为“集体填词”的新歌词,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发行国歌邮票。

五、1982年,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正式国歌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以此为标志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拨乱反正。

针对此前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歌词,各方面均持有否定意见。在1982年5月开始的全民讨论宪法修改草案的过程中,不少代表提出要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建议。认为这首歌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年来已深人人心。据此,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出决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撤消此前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修改国歌的决定。

1983年6月6日,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我国邮电部为此发行了一套两枚志号为“J94”的纪念邮票。其中面值8分那枚,图案为人大代表们步入宏伟的人民大会堂的场景;另一枚面值20分,其主图即由《义勇军进行曲》原歌词配以五线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左上角还印有国徽。至此,《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正式国歌并以邮票的形式载入史册、传扬天下。

“J94”的纪念邮票

后来,2004年3月14日闭幕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草案。新宪法第四章由原来的“国旗、国徽、首都”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正式增加上了“国歌”条目;第 136条又增加了一款新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是《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被正式写入国家宪法。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国旗、国徽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三个重要的形象象征。在新中国发行的邮票中,国旗和国徽在邮票中出现频率非常高。国旗第一次出现是1950年7月1日发行的“纪4”;国徽第一次出现为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特1”,目前均成为系列被邮迷热藏。而完整的国歌邮票迄今仅出现过J46和J94这两次,而恰恰是相隔仅4年的这两枚不同的国歌邮票,真实地反映了一段“文大”后期拨乱反正、社会形势转变的历史。

J94纪念邮票发行首日的挂号实寄封,其左上角补贴的是J75聂耳邮票,为国歌的曲作者。加重了此封的主题内涵,更提升了它的收藏价值。

附带说明一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田汉的冤案也得到了彻底昭雪平反。现在,田汉的长沙故居已打造成一个“唱国歌、升国旗、知国情、爱国家”的国歌村。作为红色旅游景点,以弘扬国歌文化为主体,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了解“国歌之父”。

综上所述,《血盟救国军军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源头母本,抚顺是《国歌》当之无愧的诞生热土。86年前唱响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彰显了抚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和突出贡献,积淀着抚顺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抚顺历史文化中极为珍贵的遗产,是抚顺对全中国做出的重大贡献,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荣与骄傲!

国歌母本诞生地,一座英雄之城!

抚顺不仅是国歌母本的诞生之地,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第一个举起抗日大旗的孙铭武、在抚顺誓死抗敌壮烈牺牲的抗日将领杨靖宇、奔赴战火中的非洲的维和部队——雷锋所在部队、创造了中国航空试飞史上多项第一的“试飞英雄”李中华、享誉全国微电子领域的科研专家“大国工匠”刁克剑……从抗日先烈孙铭武到伟大的战士雷锋,翻开《抚顺英雄谱》,追寻着英雄的脚步,人们不难发现,深受国歌影响和感召的抚顺,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为国家做出不朽贡献的抚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