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
 
 
 

“好姑娘”服务队:用爱心关照老人

发布时间: 2019-04-09   |   作者: 赵晓刚通讯员岑屹   |   责任编辑: 曾雅琪   |   来源: 张家口新闻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城市最基层的管理组织,社区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交集,使得桥东区东河沿社区的工作者与居民增进了了解,处成了街坊邻居。也源于这份“邻里情”,让一些有实际困难的老人,成为了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之外时常牵挂的人。义务跑腿购买生活用品、上门打扫卫生、逢年过节看望慰问……渐渐地,这些社区工作者成为了老人们嘴边经常念叨的“好姑娘”。一支服务老人的“好姑娘”服务队也由此应运而生。爱心是会流动的。几年间,随着志愿者不断增多,服务范围不断延伸,这支公益队伍也为疏通社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集聚了更多的爱心力量。

“好姑娘”为老人梳头,陪老人聊天。

老社区里的“好姑娘”

因紧邻百年商业老街怡安街,桥东区东河沿一带曾颇聚人气。然而时光荏苒,如今这里已不复往日模样。

梁海瑞,2009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东河沿社区工作。初来乍到的她,发现所管辖的1084户居民中,大部分都居住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老旧楼房里。社区工作者被喻为“小巷总理”,可见这份工作的繁杂与琐碎。但既来之则安之,充满朝气的梁海瑞很快便融进了工作里,在帮助居民解决各种“小事”的同时,她还特别注意到了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上大学时,她经常到养老院做志愿者,因此对于这些步履蹒跚的老年人的生活有所了解。出于一种习惯,只要闲下来时,梁海瑞就会上门走访,性格开朗的她不仅给老人们带来了欢笑,还义务为腿脚不便者买菜买药、代缴水电费。在梁海瑞的带动下,很多女同事也加入进来。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2014年,这些老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好姑娘”自发地组建了一支“好姑娘”服务队。大伙儿还特别将12名生活上有困难的空巢老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定期上门照顾。

“好姑娘”为老人读报。

有担当的社区服务队

虽为巾帼,却不输须眉气概。“好姑娘”服务队成立不久,便迎来了一次“大考”。那年夏季里的一天,正当下班时却突然乌云密布,紧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梁海瑞和几个同事被困在了单位,心里很着急。她们并不是担心自己回不去家,而是想着住在低洼处平房里的那些老人。这么大的雨,房顶会不会漏雨?雨水会不会倒灌进家里?想到这些,几个姑娘不约而同地穿上雨披,一路冒雨小跑过去查看。果不其然,小街巷里的下水井被杂物堵塞了,积水已有膝盖深。见此情景,“好姑娘”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淌水忙乎起来。垫砖头、堆沙包,她们想尽办法帮助家中被淹的住户垫高门槛,防止雨水再次倒灌。梁海瑞还找来一根木棍,使劲儿搅动着井箅子上的杂物、淤泥进行疏通。雨势终于变小了,水位也渐渐降低了,浑身湿透的“好姑娘”们这才松了口气。看到90多岁的王大爷家里被雨水浸泡后还一片狼藉,好心的梁海瑞又留下来帮他收拾,回到家中已是21点钟。

“好姑娘”服务队不仅时刻将老人的困难放在心上,还经常给他们送去精神慰藉。服务队刚刚成立那年的重阳节,社区里一对80岁高龄的老年夫妇也迎来了结婚60周年的纪念日。梁海瑞特意将他们请到社区活动室。随着音乐响起,当她双手捧着提前准备好的蛋糕上来时,这对耄耋老人激动得双唇颤抖。看着满头银丝、皱纹堆叠的二老幸福地品尝着蛋糕,“好姑娘”们的眼睛里也泛起了晶莹。

靠着这种街坊邻里式的关怀,“好姑娘”服务队赢得了居民的信赖,也在大伙儿的心里扎下了根。

吸纳“能人”聚人心

社区里有700多户老年人。作为队长,梁海瑞深切地感到,仅靠这十几个姑娘做公益很难长久,成立这支队伍本是为了抛砖引玉,让爱心流动起来,让更多的人自愿加入进来,最终形成一种友善互助的社区氛围,这才是目的所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树起了良好的口碑,“好姑娘”服务队也自然吸引来了“外援”。

家住商务北横街的武桂兰是远近闻名的好儿媳。婆婆瘫痪在床8年间,武桂兰精心照料,没让她生过褥疮。这份没有血缘关系的孝心感动了很多人。婆婆离世后,年过60的武桂兰独自一人生活。没有了生活来源的她还被社区列为了低保户。而武桂兰不愿白领这份救济,总想着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听说“好姑娘”服务队的事迹后,闲不住的她也高兴地加入进来。邻居刘老太太今年90岁,子女不在身边时,成为“好姑娘”一员的武桂兰便去上门照料,为老人煮一口粥,搀扶她上厕所……相处时间长了,老人将武桂兰当成了家里人。但凡有事时,她就会打开窗户喊武桂兰的名字,而武桂兰也总是有求必应。平房一带住着一对父女。父亲已经80多岁,患有半身不遂。女儿靠捡废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当女儿外出时,好心的武桂兰生怕老人独自在家有个闪失,总会时不时地过去照看。

杨阿姨也是“好姑娘”服务队里的得力干将。因为小区物业的撤离,使得小区管理一度出现真空。一些不自觉的居民开始在单元楼前扎篱笆、圈绿地,影响着小区的公共环境。而唯独杨阿姨所住的11号楼前没有出现“菜园子”。因为但凡看到有人开垦“自留地”,杨阿姨就会上前劝阻,解释绿地是大家的,而非个人的。在她的坚持下,邻居们自然也抹不开情面,不再打绿地的主意了。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杨阿姨还自掏腰包,买来树苗搞绿化。这一举动也赢得了邻居们的赞赏。

几年间,“好姑娘”服务队招募了很多像武桂兰、杨阿姨这样有担当的好心人,她们在社区里各显其能,在为社区工作者减负的同时,也让这个硬件设施滞后的老社区里充满人情味。

随处可见“好姑娘”

服务社区老人是成立“好姑娘”服务队的初衷,但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有着好人缘的她们也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

家住木业街的一户居民由于楼上卫生间漏水影响到了自家,便上门理论。但对方却不以为然。这户居民一气之下关闭了供水总阀,使得单元楼内的居民都无法正常用水。就在事情不断激化时,社区“好姑娘”及时介入。凡事都讲不过个理字,在大伙儿的多次劝说下,互不相让的二人终于缓和下来,问题也及时得到了解决。

由于各种原因,社区里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本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闹得不可开交的情况,这时总会适时地出现“好姑娘”的身影。闲事管得多了,“好姑娘”们还总结出“缓、换、理”三字调解法。“缓”即缓和情绪、降降火气;“换”即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理”即动之以情,以理服人。很多时候,因为她们的疏导,邻里、婆媳之间的矛盾大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今,“好姑娘”服务队已发展到50多人,其中还不乏男性志愿者的加入。29岁的鲍晨是个多面手,不仅时常干些为老人买米买面、疏通马桶的体力活儿,而且还懂得电路维修。平房一带都是30多年前的老房子,电路老化严重,尤其到了雨季,鲍晨总会定期检查,及时排除隐患。

公益不是一时的事,也不是几个人的事。其实在东河沿社区里,“好姑娘”早已成为了好心人的代名词,所以也没人去深究,“好姑娘”服务队这个性别鲜明的队名是否还恰如其分。木业街一号楼一单元停水半个月,8户老人家里却不缺水吃;王淑英老人腿脚不方便,遇上刮风、下雪等恶劣天气,总会有人义务送菜;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即便是独居老人也样样不落。如今在社区里,有更多的“好姑娘”都投入到了随手公益中来,为老人、为邻里,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而这正是“好姑娘”服务队队长梁海瑞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