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
 
 
 

江西定南县生态建设出成效,绿色产业帮助159户村民脱贫致富

发布时间: 2017-08-24   |   作者: 张雨   |   责任编辑: 曾雅琪   |   来源: 中国网图片中心

 

8月23日,“大美中国·生态赣鄱——全国重点新闻网站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活动”首站走进定南县历市镇修建村,一睹客家先民智慧结晶代表客家方围—明远第围。

客家舞龙表演

“去年大概接待了50多批的旅游团,小吃卖了近6000元。”村民谢连娣祖祖辈辈靠种地,如今,吃起了旅游饭。

定南,江西与广东接壤之地, 一个总人口只有22万的山城小县。朴实勤劳的客家儿女曾经靠山山倒依水水浊。如今森林覆盖率达81%以上,出境河流水质达到III类水质标准以上,绿水青山游人织,商贾纷至万象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正不断得到实践,建设开放、生态、幸福定南的目标正逐步前行。

工人采摘双孢菇

定南县天九镇,有名的畜牧产出大镇,曾经畜牧废料成为了当地生态建设“中梗阻”。

“目前,我这每天消耗畜禽粪等农业废弃物转化成双孢菇种植有机肥达30吨,年处理农业废弃物近万吨,双孢菇年产1.8万吨,年产值3亿元。”落户该县天九镇陈坑村的江西省万佳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明介绍说。

“穷日子过怕了,外出务工又难,只能想着办法从山里要水里抓。”定南县天九镇天花村村民陈世强给出了答案。“现在我在厂里每天工作八小时每月都能拿到三千元,谁还愿意去做那苦累活。”

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正不断促进着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定南县为更有效的留住绿色“底色”,做好生态与发展协同共进的文章,不但在建章立制上严把“生态关”,更在寻求一条生态与发展融合之路上苦下功夫。通过整合各类生态旅游资源,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造泛客家文化体验地、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有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要素。同时,通过扎实打好六大攻坚战,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现代物流、文旅产业、户外运动、总部经济等五大产业,有效为生态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发展保障和产业支撑,一改曾经一矿独大的局面。形成中国(定南)智能助残科技城、砺剑军民融合产业园、民定丰纺织产业园、中国(定南)模具城“两城两园”的全产业链工业发展格局。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环保能力强的企业纷纷强势进驻。绿色红利正不断让定南弯道取直,后发赶超。

沿着弯曲的广场小道,看着广场上迎风“欢跃”的十多株“年长”油茶树,天九镇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的“老汉”任林添望着对面山岗上的5亩低质低效林说。

日臻完善的工业平台和发展环境让定南朝着“工业强县”的目标迈进

“5亩油茶林,一年榨2万元的茶油没问题。”

目前在定南,油茶产业不但是脱贫产业,更是该县绿色发展的“金色”产业。。

“由于油茶生长能力强,低质土壤也能较好生长,并且收益期长。我们通过把低质低效林改造和油茶扶贫产业有效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致富路。”定南县林业局党总支书记方京华说。

在生态建设中,生态保护需要力度,维持需要制度,而改造却是需要智慧。

截至目前,目前定南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8.6万亩,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5.3万亩,其中去年一年时间新造高产油茶林3.84万亩。其中带动159户贫困户走上油茶产业脱贫致富之路,解决3356名贫困户在油茶基地务工。共发放油茶补助资金3800多万元。2017年,国家开发银行更是确定定南县为 “开发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 全国八个示范点之一,直接带动4个亿的帮扶资金。

另一方面,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较弱的果业,该县严格控制开发“红线”和模式。按照我国南方科考队考证,定南县东江源流域有宜果山场15万亩,为了保持水土,源区内的果园全部采用了人工筑梯和反坡梯带,禁止机械作业,推广行间种草和间作,全流域仅开发了果园5.3万亩。

投入10多亿元实施“青山绿水”为重点的生态林建设、水土保持等九项生态工程;2016年新增造林4.2万亩,实施生态公益林项目62.91万亩,建设珠江防护林2.2万亩,改造低质低效林0.4万亩;划定生态红线503.4平方公里;淘汰黄标车(4)465辆;淘汰落后炼钢产能50万吨;婉拒环保不达标企业160家,减少投资74.47亿元……而2016年换届以来,该县引进项目57个,总投资228.6亿元,超过了过去4年的总和。2017年上半年,该县经济社会发展中2项指标增速进入赣州市第一方阵,3项指标增速进入赣州市第二方阵……形成国家级生态镇 1个、省级生态镇4个,省(市)级生态村30 余个。

增减交替见实绩,舍得之间现长远。定南正以它开放、生态、幸福的魅力屹立于赣粤两省交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