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
 
 
 

重庆大足:从地理“边沿”站上成渝合作“前沿”

发布时间: 2020-12-08   |   作者: 刘磊   |   责任编辑: 陈勇   |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12月8日电(刘磊)12月初,大内高速公路项目土建二工区一段长约0.9公里的路基段通过交工验收,这是这条从重庆大足区连接四川内江市的高速公路首段完成验收的路基段。

“现在从大足开往内江要一个多小时,每周回一次家,大内高速全线贯通后,全程只要30分钟,每天下班都能开车回去。”家住内江的张先生,已经来大足工作了三四年,在他看来,回家时长的不断缩短,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程的最好见证。

他口中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今年在川渝两地刷屏的一个“热词”,今年初,中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

春江水暖鸭先知。位于川渝交界的大足能明显感知到这股“热力”。近一年来,成渝地区“双城记”部分搭台唱戏工作在大足等地紧锣密鼓地开展。

今年两会期间,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表示,大足要争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以往成渝两个极核城市的“边沿”,正逐渐成为成渝地区合作的“前沿”。

通达的交通让大足逐渐融入成渝地区一小时“朋友圈”。新华网发(罗国家 摄)

打通“断头路”

从“蜀道难”到“川渝通”

这几天,大足市民又收到一个喜讯。

11月30日,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成渝中线高铁将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该高铁线路全长约292公里,在重庆境内经过大足、铜梁、科学城后引入重庆北站。开通后,成渝两地将迈入一小时高铁经济圈。

一小时“朋友圈”加速形成,让成渝两地横向联系加强,便捷了渝西川东各城市往来。这意味着大足将日益成为推进川渝协作重要的“窗口”和“门户”。

大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大足还将依托成渝中线高铁、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及成渝高速八车道提质改造,打通贯穿大足中部、南部的成渝之间最便捷的综合交通走廊,实现“融入主城、对接成都”。

不只要畅通“大动脉”,还要打通“断头路”。

大足和内江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但由于地处省界,一些断头路成为了影响居民出行的“拦路虎”。

“要唱好‘双城记’,首先要打好交通牌。”此前,于会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加快成渝两地的路网建设以及县级道路和断头路的连通,真正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川渝通。在大足的构想里,大足要“持续推进‘双廊、六向、一轴’交通网建设,打造渝西川东区域交通枢纽中心”。

在以“六向”为例,大足将加强与南充、遂宁、内江、泸州、永川、合川周边六地互联互通,拓宽大足一小时“朋友圈”,全面完成毗邻地区87条断头路的升级改造。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展览现场。新华网发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大足石刻”“走出去”

8月中旬,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走出”重庆——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主办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展览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幕,90余件(套)展品集中展出。

“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3000年前的石跪坐人像、石蛇、石虎等比较成熟的原石雕作品。巴蜀匠人们又在1000年前在大足雕刻了大量精美的石刻造像,由此不难看出石刻成为了巴渝大地同呼吸、共命运的联系。”大足石刻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事实上,大足石刻和金沙遗址的“组团出道”也是成渝两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和两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背景下,诞生的首个展览成果。

今年4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签署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建立健全川渝两地联动机制,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在成渝地区市(区)、县建设巴蜀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解决游客“一站式”旅游公共服务需求。

为此大足将“擦亮大足石刻品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作为全区的“一号工程”。

对于大足而言,“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一次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绝佳机遇。

近年来,大足在大足石刻的传承、保护和利用上花了大量功夫,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相较于成渝两地其他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一定差距。

“这次展出,是一次向外展示非常好的机会。”大足石刻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足石刻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中,金沙遗址有很好的“观众缘”,通过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合作,让“大家闺秀”走在聚光灯下,进一步提升大足石刻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今年大足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加快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着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力争“十四五”末接待游客数达到5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00亿元。

俯瞰大足龙水工业园区。新华网发(大足区委宣传部供图)

圈出“柠檬金三角”

产业“抱团”、协同发展

在产业方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在重庆大足、潼南,四川安岳三地“圈”出了一个100万亩产业集群。

今年5月四川省农科院和重庆市农科院在重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加快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其中一项重点,便是依托安岳柠檬品牌与潼南、大足等毗邻地区共建100万亩“中国柠檬金三角”产业集群。

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5年,川渝两地鲜果产量达200万吨,年加工能力180万吨,柠檬总产值达500亿元。

事实上,这条“柠檬链”只是大足探索形成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条的一个缩影。

其他“抱团发展”规划还包括:共建五金共享智能加工中心、电子核心元器件生产基地,引领带动周边区市静脉产业、文创产业发展,协同打造军民融合产业体系。积极发挥双桥经开区汽摩产业优势,推动与资阳、内江、永川在汽车产业抱团发展,共建成渝中部汽车产业集聚区等。

知易行难。“联动周边推动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更考验着城市之间的政策磨合。

对此,于会文表示,首先是进一步“拆围墙”,试行毗邻区域规划、政策一体化机制,完善常态化协商合作机制。其次是合理“落棋子”,文化上要融合创新,产业布局上要协作配套,不能“各吹各的号、各走各的路”,最后是发出一个“声音”,共同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合作共建,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抱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绝非“单打独斗”,而是表现为城市群之间的竞合。“双城记”下,大足等渝西川东城市正从地理“边沿”站上合作“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