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六周年暨全国性公募『光影助学』公益项目启动仪式视频直播会议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 2022-06-21   |   作者: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   |   责任编辑: 陈勇   |   来源: 中国网图片中心

 


2022年6月19日,古都北京,仲夏的日光耀眼夺目。神州各地的电讯信号,汇聚一隅。此刻,一幅水墨书法卷轴缓缓展开,“光影助学,开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全网直播,全国性公募『光影助学』公益项目正式启动。

六年前,光影助学在历经百年的北京潞河中学拉开帷幕。六年来,先后在北京、青海、贵州、甘肃、云南、四川等省、市、自治区,捐助成立了66所全国光影助学工程校区,在全国118名摄影大咖、428名公益摄影大使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下,1378名同学加入光影助学班,打开了他们通往影像世界的艺术之门,开启了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光影助学六岁了,在众位大咖的呵护下一路成长,把大爱坚持到底,不忘初心。今天,光影助学工程有了新的同行人。北京公益摄影协会携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成立全国性公募“光影助学”公益项目,借助公募平台,让更多人关注乡村美育,支持光影助学。

线上、线下参加会议的有摄影界、艺术界的领导嘉宾、专家委员、全国光影助学班校区师生代表、公益摄影大使代表,北京公益摄影协会会员,光影助学班学生代表,以及热爱和支持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

活动伊始,播放的光影助学六周年纪实宣传片里,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拓印着光影助学迈出的每个坚实的脚印。六年来,公益大使们脚踏实地的付出,无私的奉献,让孩子们拓宽了心胸与眼界,收获了快乐与成长。

光影助学发起人、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协会主席许洪绪先生上台致辞。今天,老人特意染黑了白发。他眼里矍铄的光彩,铿锵有力的嗓音,打动着在线的每一个人。

许洪绪主席告诉我们,乡村美育在西部乡村山区,多数人还不是太理解和重视,大家更看重的还是文化课高考。有些品学兼优对影像艺术有兴趣的好苗子也不愿意轻易加入光影助学班。但是这位老人没有放弃这些优秀学生喜欢学摄影的追求,他有时步行十几公里山路,有时翻过几座大山,到学生家中与家长沟通,与学生交流,与校方商量。他倾尽全力,为开启乡村摄影美育教育之窗在奔走。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更多的摄影志愿者也加入光影助学工程项目的教学团队,承担起利用节假日为孩子们面授辅导的重要责任。我们期待在新媒体的支持下,有更多人关注光影助学,更多孩子受益于光影助学。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城乡社区福利基金秘书长邵晔详尽地介绍了全国性公募『光影助学』公益项目。经过多方努力,目前有三个公募平台可以对“光影助学”公益项目捐款,它们分别是腾讯公益、抖音公益以及新浪微公益。邵晔隆重推荐了光影助学的特别节目「光影故事汇」,讲咱们身边真实感人的光影故事,分享他们的成长与感悟,期待网友们产生更多的共鸣与关注。进而走进山区,来到他们身边,亲身感受光影的力量。

疫情不能阻隔光影的力量,著名摄影家朱宪民(右三)、刘合院士(中)、许洪绪主席(右二)、邵晔秘书长(右一)、李耀伟书记(左三)、李霞秘书长(左一)、陈钢利常务副秘书长(左二)共同为“光影助学”公益项目启动赋能,为启动保驾护航。

许洪绪主席和邵晔秘书长徐徐打开“光影助学,开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书法卷轴,此刻,全国性公募“光影助学”公益项目面向全国正式开启。在各大平台上,光影助学的真实和温暖将持续展现在大众视野中。直播评论区热闹非凡,大家纷纷献上祝福寄语和希望!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先生,这位鸿儒谈笑间,亲和力十足。作为一位资深摄影人,情真意切地鼓励孩子们珍惜光影助学提供的机会。刘院士虽已藏丝丝银发,却总在笑意中透出孩童般的真诚。他从自己切身对摄影的理解,分享了许洪绪主席对光影助学六年坚守的认可。

光影助学,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眼界,提升了偏远地区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活动。它还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培养孩子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世界,进而从更高层面上看待社会发展,这些赋能功不可没。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霞女士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平台,持续推进东西部青少年校区手拉手项目,为光影助学班的同学们搭建更好的影像艺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与桥梁,更好的去发扬、保护和传承影像艺术和民族文化。

同时,她强调,光影的赋能,特别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光影助学的公益大使和学生们在接下来的新媒体矩阵中,会得到更符合时代步伐的学习和提升。光影助学将陆续开展名家公益讲堂、新媒体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微讲堂等系列网络直播活动,为大家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深入学习,提供更方便、快捷、有效的方式。希望公益大使和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拍摄和记录身边的故事、乡村的振兴、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成为原创内容的创作者,也成为光影助学项目的传播者。

书法卷轴的题笔人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名誉主席王建强先生,难掩激动的神情。身材高大的他紧步迈上台,眼神温柔,如数家珍般枚举着学生的名字,亲切地说,“眼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有几个都已经大学毕业了。”他还能清楚地记得他们的作品,得了什么奖。这位七尺男儿的柔情让人动容,他一直践行公益使命,用一幅又一幅倾注大爱的公益作品来给光影助学赋能。他祝贺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再上新台阶,愿大家凝心聚力,携手共进,再创辉煌。

启动活动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嘉宾不能亲自到场,但他们长期以来都对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及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各位专家委员、公益大使、光影助学班同学们纷纷分享他们的祝贺视频。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全国光影助学工程首席专家委员、原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王悦主席。他2016年7月同光影助学团队一起来到海拔四千余米的三江源,为青海玉树捐助成立的五校区、六校区孩子们指导摄影创作。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全国光影助学工程首席专家委员、青海省摄影家协会蔡征主席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全国光影助学工程首席专家委员、海南纪实摄影协会黄一鸣主席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副主席、中国金像奖获得者郝远征先生,2016年同光影助学工程团队来到贵州山区榕江县民族中学为学生赠送相机并指导摄影创作。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副主席、大庆石油报摄影部原主任记者肖贵祖教授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林杉

六年来,光影助学形成了自有的教学体系,通过开展助学课堂、校园摄影展、研学活动、光影故事汇等多种形式,通过专家委员和公益助学大使们孜孜不倦的线上线下教导,培养了上千名光影助学班的学生,为传承影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4校区公益大使、北京潞河中学光影助学班摄影专业指导老师杨海涛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63校区公益大使、山东金乡县王杰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徐方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公益摄影协会云南影像委员会主任李中弥在发言中讲,六年来,爱心公益大使团队在许洪绪主席引领下行走十余万公里,翻阅无数座大山走进山区学校,走进孩子们家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发掘民族文化,向少数民族青少年传授影像技术,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记录身边的生活,记录家乡的变迁。他们希望光影助学能帮助更多孩子,传播优秀作品,弘扬民族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四校区、北京潞河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代表全国光影助学工程1378名同学发言。

光影助学班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在光影助学项目里的成长与收获,他们不仅学到许多摄影艺术知识,还在各地公益助学大使们悉心指导下,拍摄出很多反映身边生活、家乡变化、非遗文化、民族特色等方面的优秀摄影作品。

他们不仅仅是这个项目的受益者,也会是光影助学项目的接班人,手持薪火,心怀感恩,坚守初心,生生不息。

最后北京公益摄影协会总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朱宪民先生总结致辞。已近耄耋的朱老先生,说起光影助学,思绪开放,侃侃而谈,眼神里流光溢彩。他是看着光影助学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每迈一大步,都有老先生的扶持与悉心指导,“扶上马,送一程”这个项目老先生赋予很深的情感寄托。

朱公说,他最认可的就是,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创会主席和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利用六年时间,做了一件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许洪绪退休后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帮助了一千多个孩子,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在全国各地联络四百多摄影家无偿的去做这项工程。许洪绪坚持用正能量去引导,去影响青少年,让孩子们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传递善良与文明。他表示会一直关注光影助学,守护光影助学,一路前行。

北京公益摄影协会总顾问、原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胡颖先生,多次走进全国光影中学工程校区,为孩子们捐赠相机,指导孩子们创作。     

“咔嚓”这一瞬间的定格,留存了全国性公募『光影助学』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圆满结束的影像。但,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端。为双向奔赴的光影助学之约,让我们借助光影的力量,携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同奔赴,共美好,开启更多双发现美的眼睛!

(文图提供:北京公益摄影协会)